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14日
综合新闻
02

大学生“零工资就业”

“今年全国仅应届毕业生就有280万人。280万,即使在纯粹数字抽象意义上,也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何况是那么多可能与你抢饭碗的人。我们现在都非常务实,就业期望值早就降下来了。”近日,在沈阳工业大学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一名学工商的硕士研究生这样告诉记者。

江洲(化名)是学经济学的本科生,想进入一家待遇比较好的民营企业,但是给这家企业投简历的毕业生很多,其中还包括不少研究生,而录用名额却只有3个。于是,他向该企业招聘人员提出“零工资就业”:即在见习期不要钱,试着做,经过考验得到认可后再建立劳动关系。

对此,招聘单位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持欢迎态度——毕竟可以省一部分支出;有的则不以为然,“零工资并不能给应聘者带来特别的竞争力,企业还是主要看毕业生自身的素质和潜力,这是用人的根本问题。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不会为了省这点儿工资而错过一个好的人才。”

一些专家认为“这违背了人才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相应的法律,有劳有酬,试用期也不例外,毕竟这和学习期间的实习不属于一个性质。这虽然是学生们提出来的,但是我想决不会是他们的本意,而是毕业生在当前就业比较困难的大背景下比较偏激的行为。‘零工资就业’大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很可能为以后劳动纠纷和学生利益受损埋下伏笔。学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能因为就业压力大就随便定位盲目提条件,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更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也要多做工作维护毕业生的利益,‘零工资就业’不值得提倡。” (董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