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三题
□文/孙凤山
扫尘
在晋代《拾遗记》中开始,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出发,一路扫来,把腊月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传统风俗打扫得干干净净。
年关的门敞开了,向和平敞开,向新春的祝福敞开,向千家万户敞开,向一切勤劳的人敞开!
走进腊月,便走进了瑞雪飞舞的洁身自好和冰柱悬挂的严峻冷媚;走进腊月,便走进了当年的总结和新年的计划。走进腊月,阳光照耀笑容,矗立在人们眼前的是四个沉甸甸的大字:除旧迎新!
除旧迎新,各家各户“洒扫门闾”,去尘秽,净院户,添年味,遥望所有的目光和阳光。除旧迎新,彻底打扫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和心灵的创伤,连同衣被用具和一年的承诺洗刷一新,干净迎春。
只是,心灵深处和所有的往事能够扫除干净么?
祭灶
只要跟着腊月行进,就有年和年后的光景;
只要入了年关,就有民俗为你繁忙。
祭灶,祭灶,就供灶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民间的过小年,总让人生出对未来的憧憬。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一年就要过去了,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们毕竟已经飞过。一年就要来临了,不管前方有没有旗帜引导的鲜红,但我们毕竟已经起程!
祭灶,祭灶,就供灶糖,让一年的橱艺充满甜味,让一年的日子充满甜味。
祭灶,祭灶,在炉膛加一把火,把祈盼升温,总有汗水衬托的人生。人生是一棵思索的绿树,根有多深,情就有多深;情有多深,付出的努力就有多深。
祭灶,总对年后的好光景充满爱意……
年画
在年与画之间架起祈盼的桥梁。
腊月是引桥,起源在古代的门神画。从制作、印刷、展销、选购开始,走啊走,一直走到除夕,走进中国民族绘画的崇高境界和神圣领域。
带着喜庆,带着向往,带着家的温暖,一张一张贴上去的,是装饰,是祝福,更是祈盼。
年画,描绘的是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
不论富庶,不论寒酸;不论豪宅,不论茅屋,一样的选择,一样的沂盼。不必把所有的真情做抵押,不必将全部的挚爱当筹码。对着春节,对着新年,贴上一份心愿,贴上一份完美!
在年与画之间架起祈盼的桥梁。
千家万户在民俗的大道上迅跑。贴年画,迎接新年便憧憬新年;贴年画,憧憬新年便追随新年……
趣连成语答案:鸡飞蛋打、打抱不平、平步青云、云开日出、出生入死、死不瞑目、目中无人、人面兽心、心口如一、一扫而光、光采夺目、目瞪口呆、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