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11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彭真:身临逆境高扬旗帜 植树两将军 读张珂的字 “抗战建国把耻雪” 三个孟子 别样的人生 名人与鸟 陕西最早的邮差照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陕西最早的邮差照

温涵清

自民国元年起,民国邮政总局在岁末责成专门编写人员,从事年度总结性汇编——邮政事务总论,以存史资政。编写班子于调研过程中有摄影师随行,以便拍摄照片配图,这些文字难以宣述的邮差人物、背景等情景,务必借助照像技术。80多年后,人们仍能看到当时邮差的劳作情形,必定会感谢邮政文史的先贤们所付出的辛劳。

各地邮差为确保邮政通信畅通,将一封封“家书抵万金”的书信,尽早送到收件人手中,而历经千辛万苦。这张陕西最早的邮差照是继陕西邮运马班、邮运步班之外的另一路水运邮件班。

这支山运邮件班,由两位邮差组成。第一位划船的中年汉子,头戴一顶黑色瓜皮布帽,帽顶缀一棵丝编绣球形硬疙瘩,便于摘帽或戴帽。身穿中华邮政早期职务服——邮差号坎。号坎前片印有上下两行繁体字,自右至左为“陕西”和“邮差”四字。只发一件工作服,其余自理。第二位邮差,是轮替邮差,替换划船而设。背向坐在船头稍后,背后即有同样的大字邮差标记。表明,陕西邮差号坎前片和后片都有标记。该标记十分醒目,人们老远即能望见河中漂的是一叶邮筏。这只邮筏是用多张牛皮制成,其柔软而富有韧性,不怕长期水浸。其自重较轻,遇到风浪险情,立即卸下邮件,单人背起邮筏即可上岸,避免险情,保护邮件。该邮筏载有四袋邮件和干粮、行李等必需品。每件帆布邮袋,横向印有:“中华民国邮政”竖向印有始发邮局名和到达邮局名称。邮袋无编号,只用麻绳扎紧袋口,不加铅封。这班邮运次路,属黄河支流之渭河东西走向的一段水运游路。

将这批邮件运抵目的地后,同接收邮局对口专人履行邮件交接手续。按装船邮单明细表逐一清点,只要接收方“点头”即为交接完毕。两邮差在当地邮局闲屋内临时暂住一宿,次日,装满返程邮件,即又下水往回赶路。往返不空载,能挣双份钱。所有盘缠、食宿和皮筏维修费等全部自理,故邮差对邮政设备(皮筏)视为养命工具,爱护备至。

陕西邮局由水路运送邮件 佚名摄于民国十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