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27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论文制造悲剧 醒来吧,轿车梦 国有银行不能嫌贫爱富 太白山大爷海 名人读书诗 华山的“中华石” 读书是孤独的散步 书法 何妨架上药生尘 读浦熙修传记二种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醒来吧,轿车梦

老柯

近读收入《思想文选2004》一书中的《轿车梦酣》,作者孟悦对所谓“轿车文明”提出质疑,其中不乏不俗见解,颇使人眼前一亮。

比如轿车是否是工业发展抑或生活富裕的必然选择?孟先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以美国为例:早在1920年,美国电车的运载量就已经达到200亿乘客的水准。换言之,美国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交通工具是安全实惠且消耗能源较低的公共电车。不过,这对美国汽车、石油、轮胎等大公司并非好消息。为了解决自身生产过剩和价格过高的危机,这些公司串通其他公司与银行,共谋挤垮、毁坏公共电车系统。到了1949年,美国已有44座城市的一百多套电车系统被完全拆除,90%以上本来完好实惠的公共交通体系已经消失殆尽。如此,美国人也就别无选择地以轿车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了。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亦扮演了不光彩角色。有关资料讲,通用等美国汽车企业集团为了争取于己有利的产业政策,每年花在对政府官员进行游说的钱即达1亿美元。随着美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其就业人员越来越多,为了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联邦政府亦不得不在公共交通问题上牺牲许多公众利益,以确保通用等几家大企业集团的经济地位。如美国政府每年投入220亿美元建筑高速公路。用以购车减税、控制油价等优惠的开支,每年高达3000亿美元,而支付公共交通的款项还不到这个数字的15%。

回头说说国内。姑且不论中国有没有那么多钱修高速公路,单从可耕地面积来说,我国只是美国的二分之一。即美国修公路占掉10%可耕地,在中国可能就会占用20%可耕地。记得有份资料讲,修一公里高速公路,要占用三四十亩土地。不要忘了,我国目前农业人口仍占大头。占用可耕地过多,失地农民自然也多,倘不加节制修高速公路,极可能引发新的“三农”问题。此外,汽车造成的大气污染,对石油等资源的高消耗,每年交通事故造成的可怕人员伤亡及巨额经济损失,还有对城市生存空间的大量侵占,交通堵塞浪费掉的宝贵时间(美国至1995年已有轿车2亿辆,每车每天则有近两个小时卡在交通阻塞中)……由此不难看出,不但为实现“轿车梦”付出的代价委实太大,有悖目前国情,而且时下国内媒体把轿车与文明扯到一块的论调亦颇可疑:盖现代文明的前提是社会公平,或曰维护大多数公众的利益。现在中国富裕起来的毕竟只是一部分人,而遭受环境污染,忍受城市生存空间的日益逼仄,甚至不得不为石油涨价买单(如公交车涨价)等等,亦包括并非“有车一族”的中低收入者。试问:这合理么?公平么?既不合理,又不公平,则所谓“轿车文明”之“文明”,何在呢?当然,现代交通工具还是离不开的(声明一句,笔者本文旨在提醒国内轿车工业要节制、适度发展,并非主张一概封杀)。这方面,我看不妨学学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私车只在周末或度假时使用。这样,庶几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阻塞、扩大公众生存空间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