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浦熙修传记二种
满园
最近读了两本浦熙修的传记,一本是浦的女儿袁冬林写的,叫《浦熙修——此生苍茫无限》,河南大象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本也是“右派分子”的朱正写的,叫《报人浦熙修》,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女儿写的书,资料翔实,文情并茂,感人至深。朱正可说是一位反右运动史专家,他用已经披露的文件和材料,有理有据地勾画出发生在1957年的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在这背景下深刻地揭示了浦熙修和她这一代人必然的悲剧命运。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绝大多数读者已经陌生,不知浦熙修何许人也,只有七十以上的读者,才有可能依然保存着对那惊心动魂的反右斗争的记忆,记得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七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该批判》的重要社论(后来毛选五卷出版时,才知道这社论执笔者乃是毛泽东),为正在掀起的反右派斗争注入了更加猛烈的火力。正是在这篇社论中,毛泽东断定:“严重的是文汇报编辑部,这个编辑部是在该报闹资产阶级方向期间挂帅印的,包袱沉重,不易解脱。帅上有帅,攻之者说有,辩之者说无;并且指名道姓,说是章罗同盟中的罗隆基。两帅之间还有一种,就是文汇报驻京办事处负责人浦熙修,是一位能干的女将。人们说: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就是文汇报的这样一个民盟右派系统。”
这样一来,浦熙修一下子名扬四海,或为人人皆知并欲得而批斗之的大右派,又听说她还顽固不化,不肯坦白交代,更使人义愤填膺,漫画家华君武画了一幅画,说浦熙修的检讨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上写了“罗隆基立场”,上部画了罗的肖像。浦与罗有很深的情愫,相识已逾十载,曾经议论过婚嫁,但此事遭到浦的家人一致反对(色括浦的妹夫彭德怀),也就只得将事搁置,但由于多年的感情,仍保持着相当的交往。但那毕竟是五十年前,是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把个人隐私情感上的纠葛当作严重的政治问题在煤体上分开爆光,对当事者是多么沉重的压力与威胁,完全是五十年后的一代人所难以索解的。
现在我们在半个世纪后读这两部传记,却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她生于1910年,在一个中下等收入的城市人家,自幼聪慧,勤奋好学,自强自立;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新民报的记者,很快就成长为极有社会正义感的知名记者,在国共两党殊死斗争的岁月里,她的同情完全在共产党方面,为此她于1946年在南京被暴徒殴打致伤,1948的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作为重犯关押在南京宪兵司令部,几遭毒手,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反党反社会主义呢?
而且,在1957年3月,毛泽东在接见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的时候,曾盛赞文汇报,说:“你们《文汇报》实在办得好,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真是应有尽有。编排也十分出色。我每天下午起身后,必首先看文汇报,然后看人民日报,有空,再翻翻别的报纸。”4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还说:文汇报办得好,有特色。那么文汇报即使闹了资产阶级方向,当在4月11日以后。这时徐铸成因得毛泽东的表扬,破格以非党人士担任中国新闻界访苏代表团团长,3月27日,徐就出国,5月9日才回国。浦熙修作为人大代表,于4月15日去黑龙江考察,5月20日方回京,整理材料一个星期,27日才到报社工作。罗隆基6月3日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开世界和平理事会去了。即使他们三个人要在文汇报搞一个右派系统,时间也不允许。因为6月8日,反右号角就吹响了。
虽然从浦熙修的全部历史看(毛泽东教导我们不要看一时一事),从1957年徐、浦、罗三人行踪来看,所谓反右系统之说很难成立。但正如浦的女儿袁冬林在书中所说:“在当时‘党是绝对正确的,有错就是自己的’思维模式下,相信党胜过相信自己,相信党胜过相信事实,以信念代替自己思想的娘(指浦熙修),一次次地写检查交代,真心实意地按照党的要求检讨自己,揭发罗隆基。……随着运动的深入,交代揭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假的似乎也成了真的。”这些情况,现在的年青人似乎不可理解。只有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才会有痛切的感受。
像这样现在年青人不可理解的事,还可以举出很多:反右期间,周扬夏衍等人说冯雪峰骗了鲁迅,大家还将信将疑,可鲁迅的家属竟在会上激动地说,鲁迅死了冯还要利用鲁迅,似乎坐实了周、夏的话。文化革命时,周、夏二人倒了台,家属又批起周、夏来了。
浦熙修的一生是个悲剧,所以她女儿写的书名副题为“此生苍茫无限”,耐人寻味!朱正的书上说:“浦熙修,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她的追求,她的向往,直至最后她的苦难,都带有典型性。从她的经历可以了解这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