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笔写好书
黑白
生活节奏加快了,作家写作也加快了,电脑键盘上敲敲打打,十天半月一部新作就炮制出笼——有的作家写作速度简直吓人,像贾平凹、王安忆,出版有一百多本书了吧?还有海男、虹影,隔不了几天就有新书面市。可是作为读者,面对书店里花花绿绿的书,却很难找到一本有品位耐咀嚼的好书,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
我相信一句俗话,慢工出细活,这话是针对手艺人说的,慢慢做一件东西精心雕琢细细打磨,做成的东西肯定是手艺精湛的好东西,是手工艺品。同理,也只有慢笔才写得出好书——人的生存体验生命智慧、情感经历思想提炼是在漫长的一生中慢慢悟透、慢慢煎熬而成的,作家把这份生命的馈赠通过写作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也只能是一个漫长的点点滴滴融会贯通的酝酿与渗透的过程。很多大家毕生只写一本书,这本书肯定是心血凝成的名篇佳作。如曹雪芹,他的一部《红楼梦》就是一幅大千世界人情百态的全息图,给予我们的丰富与深厚决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再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一部写生命沧桑和生存庄严的小说,像黄土地本身一样质朴、厚重,那片千年不变的黄土地其实是我们民族的皮肤,滚烫的血浆就在皮肤下汩汩流淌;还有阿来,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像一抹苍凉月光、一件古旧银饰,向读者闪烁着雪域高原神秘动人的光泽。一部好小说就像一曲绝唱,让读者长久地陷入美丽的缅想和回忆,使创作与阅读都成为不可分割的美的形式。不可想象,如果在这一杯老酒老汤里兑上一桶桶水,再分装到几十上百只碗里,我们哪里还能喝得到老酒的醇厚和老汤的香浓?
慢工出细活,慢火熬老汤——从某个角度来说,慢的总是好的:老山参十年不见长,老山参是宝贝;白萝卜一个半月就能吃,白萝卜小菜场上不值钱。土鸡喂两年才斤把两斤重,土鸡炖汤多鲜美?洋鸡两三个月催肥上市,洋鸡有什么味?泡桐两年成材,泡桐只能当柴烧;花梨木一百年才长得一人高,花梨木做椅子能坐一千年。再比如人,人长得多慢,十六岁发育,十八岁得力,人一般能活七八十岁,人有多聪明;老鼠也是生命,它繁殖得多快,一年下三次,一次下一窝,一窝十来只,可老鼠除了打洞偷粮食还能做什么?作家不能浮躁,作家的高度不是作品量堆出来的,作品里有没有真家伙,读者的眼睛很毒,你骗不了他们。每一位有作为的作家,要相信自己手中的笔,相信自己在写作的是精品;一天写一万字,写出的书厚如砖头,摆在书店里卖不掉,只能当废纸送到纸厂化纸浆,这样的创作除了带来印刷业的繁荣,实在不能给文学艺术添加一点什么。还是那句老话:慢工出细活,慢笔写好书——这是对读者负责,更是对作家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