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状元不降日
王英成
状元是科举时代进士科第一名,历史上,有姓名可考的文状元592人。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恩科”的状元刘春霖,是中国最后一位状元。
光绪三十年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据说,刘春霖是因为名字吉祥如意而被西太后钦定为状元的。当时,主考大臣将依次排列的前十名试卷请慈禧定夺。慈禧拿起第一份试卷一看,是广东清远人朱汝珍,心里非常反感,因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大清的“叛逆者”都是广东人。于是,就把朱汝珍的卷子放在一边,又拿起第二份卷子一看,是刘春霖,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慈禧一琢磨,“春霖”二字意味着春风化雨,甘霖普降;“肃宁”象征肃静安宁,天下太平,多么吉祥如意啊!遂将刘春霖的卷子放在朱汝珍的上面。就这样,刘春霖便成了“甲辰科”状元。
刘春霖考中状元之后,因政局动荡,很快就厌倦了政事,隐居在北京家中,靠卖字画为生。
1934年4月,日寇卵翼下的伪“满洲国”傀儡政府总理郑孝胥特地派人以重金邀请刘春霖到“满洲国”任职,他坚决予以拒绝。
“七七事变”后,在1904年科举考试中与刘春霖同科考取进士的王揖唐等一批汉奸,搞起了一个充当侵略者帮凶的伪政权,为了欺骗民众,王揖唐很想利用刘春霖这块状元招牌,多次派人以利禄相诱,都被刘春霖严词拒绝。王揖唐不死心,亲自带了重礼去见刘春霖,谦卑地对刘春霖说:“年兄的才华、品德胜弟十倍,年兄素有建功立业之志,然历程坎坷。今日始逢施展雄才之时,弟愿抹席以待……”没等王揖唐把话说完,刘春霖就霍地站起来,把一杯茶泼在地上,怒斥道:“我决不依附外国人,请免开尊口!”王揖唐只得灰溜溜地告退。亲朋好友担心刘春霖这一下得罪了日伪要员,会大祸临头,纷纷劝他到南方躲避一下,一些人还热心地为他筹集了路费。他却沉痛地说:“躲到哪里去?南方的大片国土也沦陷了,总不能躲出国门,流浪到南洋去吧!我是中国人,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从此,刘春霖闭门谢客,在家以书画言志泄愤,直到1944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