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15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大学不是衙门” 中山陵风雨七十六年记 殷鉴不远 纺羊毛女 抗战时期的陕西省图书馆 炎热好读书 武大郎卖的炊饼 启先生之启 君子王美生 马君武与张学良公案联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抗战时期的陕西省图书馆

侯蔼奇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得战争。1932年2月,东北三省沦陷,国人奋起抵抗。为提高国民的抗日情绪,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1931年-1937年用名)于1932年3月19日,特开设“抗日图书馆研究室”,并大量征订购置报纸杂志,对报刊杂志阅览室实施开架阅览,以适应广大群众关心时事的要求。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民众对时局的关心更为迫切。尤其是日寇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曾一度打退日军得进攻。消息传来,西京图书馆(1937年-1949年用名)阅报室内民众立刻拥挤。为在暑热天气,便于读者阅览起见,图书馆特意赶制出新式黄色木制报架四十余个,分别陈列于馆内两廊檐下,让民众及时了解战争局势的发展。图书馆在馆区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各种时事报纸、国难地图以及救亡抗敌宣传品,号召民众参与抗战。

大敌当前,陕西军民同仇敌忾,积极投身抗战。1938年10月10日《西京平报》报道:“本市南院门省立西京图书馆,连日来积极搜集革命史料,昨日开始陈列,举行展览。内分革命人物传记言论史实记载等类,四壁并悬挂总理墨宝,琳琅满目,益能引起阅者景慕之私。直国难严重,抗战剧烈之际,该馆此种办法,定能激起阅者抗战之情绪。”此次展览激发了全省军民死亡抗战热情,起到了鼓舞军民投身抗战的作用。

1938年,日寇占领风陵渡,潼关告急,陕西成为日军炮击轰炸的重要目标。西京图书馆奉令将图书馆作疏散准备,分别运往长安、眉县、城固三地存放。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迁至城固。鉴于此种情况,西京图书馆特设城固分馆,对西北联大师生开放,深受广大师生欢迎。1939年底,《西京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书籍来源稀少 向西京图书馆作一建议”的文章,文中建议的理由如下:战争期间书价昂贵,来源稀少,人们的精神食粮缺乏,为了西北文化的前途,请求图书馆将书籍立即运回!战局相对稳定后,从1942年开始至1954年,西京图书馆外迁图书陆续运回西安,筹备就绪后,重新向读者开放。粗略统计,抗战期间图书馆书籍在辗转迁徙中损失达三万册。图书馆藏书及业务工作在抗战时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预防不测,陕西省教育厅决定,将存放在省立同州师范学校的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移交西京图书馆保存。该书是清代乾隆皇帝亲赐当朝陕西籍状元、军机大臣王杰的私人藏书,当时全国仅印64部。王杰恐家藏不敬,恭奉于同州丰登书院收藏。后来,这部书又被保存在同州师范。抗战中,此书经图书馆妥善保管未受损伤。这部稀世珍本现在完好地保存在陕西省图书馆(1953年更名)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