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先生之启
秦岭人
在学界我很佩服启功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仰墓先生的书法、诗词和稀世的才华,更仰慕先生的道德人格。
知恩图报
在古典文献学、书法、诗词、绘画、古书画鉴定方面造诣深的启功先生,幼年失怙,且家道中落,上中学时中途辍学,靠发愤自学成才。启功先生21岁时经人引荐,得以结识陈垣先生。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垣先生慧眼识珠,破格聘用启功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使启功先生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陈垣校长视启功如亲子,教诲有加。启功先生一生念念不忘,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在《“上大学”》一文中说: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1971年陈垣先生仙逝时,启功在挽联中写道:“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答陶甄”。1990年,启功先生义卖书画作品110件,捐资160余万元,给他任教的北京师范大学,以恩师陈垣先生的书斋名“励耘”,设立纪念恩师的“励耘奖学基金”,永久纪念陈先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老话,虽在功利思想弥漫、以我为尊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但知恩图报、诚实守信、向人负责向己负责的态度,永远不会过时的,还需不断发扬光大。
德崇“坚净”
启功先生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取名为“坚净居”。其名来自先生的一方古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以此铭文作为自己一生恪守的做人准则。
先生虽早就名满天下,然豁达、谦容、宽厚的品德却为人所称道。先生六十六岁生日那天,人们出于对先生道德文章的敬仰,说了不少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辞,启功先生挥笔写下谦逊、风趣、幽默且广为人们传抄的《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然而著名的民俗学专家、散文家钟敬文先生曾作诗赞启老:“鉴古双眸如闪电,挥毫一管压群才。论文别有灵奇想,拒拾他人牙慧来。”对启功先生做了中肯的评价。
启功先生仁德宽厚,一些人仿照先生的字卖,有人问启功先生为何不告他们?先生笑着说:“这些假字都是些穷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寻到的一种谋生手段,我一打假,也把他们的饭碗打碎啦!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对于有人以他的名义做字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此系真迹无疑。十分生气,他不能容忍这种欺诈行为。他严肃地声明:“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力。”先生宣布:从此后不再为私人藏品鉴定。足见先生虽斋心仁厚,但也疾恶性如仇。
启功先生名满天下,成为大家和一代宗师,并以自己的才智、思想和石坚水净的品德育人、启人。每当如我这样的普通百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思想极度苦闷,情绪极度低落时,一想到启功先生,想到先生乐呵呵的音容笑貌时,一切不愉快都化解了,释然了。
一颗光耀天地的智慧之星陨落了,但先生“高山仰止”的品德,丰赡的学识,别具一格(已作为标准书体之一,流通使用)的书法,先生宁静、宽容的性格,却长存天地之间,无数的后人怀念着先生,追随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