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2日
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02

“节约型社会”首要在“节官”

·章立凡·

当今中国,冗员才是最大的浪费。试想若官员只有如今的半数,则各级政府大楼或可少盖一半,地皮、建材、人工、能源、日常维护费用等就一概节约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件大好事,但不应仅限于节约经济资源,理当标本兼治。将空调设定于摄氏27度,是可节约不少能源,但究属治标;治本之策,还须从节约社会成本做起。否则你辛辛苦苦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他那里大笔一挥圈地起楼——节约还是赶不上浪费。

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1941年11月,李鼎铭先生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提出“精兵简政”的议案,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评,认为提倡精兵主义,部队就不能发展。有人甚至认为李的议案有不善的动机。交付表决时,李先生发言刚毕,毛泽东就站起来,边鼓掌边走到台前说:在抗战初期,采取精兵主义自然是不对的,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全面抗战已经四五年了,人民经济有很大困难,而我们的大机关和不精干的部队不适合今天的战争环境。教条主义就是不管环境变了,还是死啃不合时宜的条文。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论谁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精兵简政”的议案终获通过,毛泽东为此撰写了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发表于《解放日报》;又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中,再度肯定“精兵简政”。

还有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故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章乃器担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兼编制委员会主任,他一直把政务院的机关编制控制在两万人的定额之内,各单位的装备乃至交通工具的配额,也都被严格控制,搞得不少单位啧有怨言。后来他转任粮食部长,这个定额很快就被突破了。总理周恩来在1954年的一次会议上颇有感慨地说:“章乃器部长为不超过这个控制数奋斗了两年。两年半以后,章部长不管了,大堤溃决,一下由二万人增加到八万人。实际上现在是七万七千人,由大区上调的一万多人尚未全来,还未定,如果来了,就是八万七千人了。开始搞建设就由二万增加到八万,这是没有人管编制的结果。”(《周恩来经济文选》——《要精简编制》)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摆出了一个数字——平均每26位平民就要养活一名官员!据他披露:“1979年,我国在编干部为279万人,1997年扩大到800多万人,权威人士估计,我国仅县和县以下由农民养活的党政干部目前高达1316.2万人;当今吃“财政饭”的总人数已高达4572万人;另外,还有500万人仰赖于政府赐予的权利实行自收自支。”他大声疾呼:“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26:1,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使是同改革开放初期的67:1和10年前的40:1相比,吃皇粮者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令人堪忧!”

我国的人口膨胀,因强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有所遏制,但“官口膨胀”却未见有相应的铁腕来钳制。目前社会资源的浪费,远不止于官民比例的失调,因官员而付出的各种社会成本,不仅大大高于共和国成立之初,也高于当今的发达国家。当社会管理成本加重到民不堪命的程度,恐怕就不是稳定能够压倒一切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