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2日
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02

毛泽东的用人与“激将”

·老柯·

三年解放战争,既是中共历史上的辉煌一页,也是作为党的领袖和军事统帅毛泽东的人生得意之笔。阅读这方面书籍,我发现此时的毛泽东不仅虚怀若谷,能够容纳和接受不同意见,同时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也善于选将用人。在用人上,毛泽东还以他独特的个性及方式,颇有一套“激将法”。

名列开国十大将之首的粟裕,不仅是优秀的战役指挥员,也是胸中自有宏图大略的卓越战略家。毛泽东对粟裕亦颇为器重。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竟被委以战役指挥权,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粟裕亦不负毛的厚爱,在不到3个月内,创造了苏中战役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取得成功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计划再向蒋管区插入一把尖刀:即拟派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渡江南下,把战争引向敌人的深远后方,吸引江北之敌南撤,从而扭转中原战局。应该说,这一战略部署是大胆和不错的。粟裕经过缜密的思考,认为最佳方案应该是集中兵力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而不是付出巨大代价,将敌吸引回江南。听取了粟裕的详细汇报的,毛和中央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并决定调陈毅去新成立的中原军区担任副司令员,由粟裕接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后在粟裕谦让下,中央同意陈毅仍兼任华野职务,粟裕以代司令、代政委名义全面主持华野工作。正是粟裕的这次谦让,引发了毛泽东的一番议论。这天,毛派人请粟给和他一道散步,闲步闲聊中,毛看似随意地对粟裕说:“我看你这个人,‘伟大谦虚’是有一点,但更多的是一个傲字。”粟裕闻言大惊。毛却不动声色地又笑道:“不过,你这个傲字,不是傲气,而是傲骨,凡是你吃准的事,天皇老子你也寸步不让。好吧,你不让步,我让步。你呢,拿出战例来,证明你的思路、你的计划、你的组织指挥是正确的。”随后,毛在询问了相关情况后,给粟裕8个月时间,“证明你的‘将敌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不是空谈。”粟裕也当场立了军令状。此后,粟裕先后发起豫东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连创全国战场歼敌新纪录,并通过由他建议发起的淮海战役,完成了他向毛泽东立下的“将敌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军令状。此役共歼敌55.6万人,其中44.3万人是由华野歼灭的。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李银桥回忆,陕北转战时,著名战将陈赓亦曾被毛泽东训得“脸色发白”,事情大致经过是:为了增强党中央的保卫力量,中央拟调陈赓部队西渡黄河,回师陕北。陈却认为这是消极防御,他的部队应该南渡黄河,在中原战场通过主动进攻来保卫陕甘宁。于是乎,素来口无遮拦的陈大将军,在为他洗尘接风的酒席上,借着几杯酒气,竟当面直言毛调他西渡黄河“不够英明,”并越说越来劲,竟大大咧咧地道“把我调过来,不谦虚地说,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一直耐心“洗耳恭听”的毛泽东,终于勃然大怒,拍着桌子一顿电闪雷鸣批评后,还揭了陈的“老底”:“我晓得你曾救过蒋介石的命,难道这次想把我毛泽东,把党中央拱手送给蒋介石吗?岂有此理!”这显然言重了。难怪把陈赓吓得“脸色发白,嘴也不大听使唤了。”看到陈赓这副窘迫样子,毛泽东反倒哈哈大笑起来:“陈赓呀陈赓,说了一句笑话,吓了你个半死!”随后,毛才告诉陈,中央已经改变了计划,并明确交代了陈赓部队南渡黄河后的作战任务。血色重新回到脸上的陈赓,这才把一颗心放回肚里。至于这顿酒席,本来是想听听陈赓意见和真话的,不料大将军酒后放肆,毛才施以颜色,“响鼓亦须重槌击”也。

解放初期,首任公安部长罗瑞卿亦曾遭到毛泽东严厉批评。事后,李银桥表示不解毛何以对罗“那么厉害”。毛说像罗这样的人,是从野战军直接调上来的,不施以颜色不行。并认为公安部这样的重要部门,必须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否则是危险的。看来,毛泽东的“激将”背后,还有他作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或许个中虽不无权术之嫌,但他坚持的“党指挥枪”,自是不错的,且不无某种现实意义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