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抓娃娃不如抓大人
·单鸿恩·
外国人旅游中国,坐火车、汽车、公交车、出租车,行了一路,看了一路的标语。于是他总结,中国人聪明,随便找个人一聊,富于想象力的,带有哲学意味的标语、口号便脱口而出。即使在穷乡僻壤,那写在墙上的标语口号也非常传神,非大手笔不能为之。如“要想娃儿能读书,少生孩子多养猪”、“要发家,抓娃娃”……。
我们也一样,打开任何一张报纸,无论是会议报道还是首长讲话,那口号无不扑面而来。随便是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那似乎在展示领导者才能的口号都在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且一旦一个口号稍具特色,立马便在全国各个领域迅速地全面开花。口号的延伸以及变种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约是1985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被提了出来。可能是人们想到,足球要是从成人或从中老年抓起,那即使是练成贝克汉姆那样的脚法细腻大概也跑不动了,所以觉得这口号实在不错,结果全国各地各个领域到处都在“从娃娃抓起”。五花八门抓得眼花缭乱,最令人感到吃惊的还有廉政也要从娃娃抓起。
这些数不清的“从娃娃抓起”可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因为在网上敲出“从娃娃抓起”几个字一搜索,用时0.168秒就有73100条消息出现。
这就是我们今天政治经济生活的一部分。虚拟的、空洞的、简单的、格式化的、带有类似宗教味道的社会文化,一种空头支票式的承诺与目标。在相当一部分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脚踏实地、不事张扬地搞发展已经被公认为傻干,代之而出现的依旧是大讲特讲目标的宏伟,明天的美好。到处是建国际大都市,建一流大学,到处是在打造航母飘洋过海,到处是在与国际接轨,到处是与国际潮流同步,到处是在从娃娃抓起。只要是口号提出来了,那便是令人振奋,便是政绩。至于老百姓对这些口号怎样看,社会主流们有谁关注呢?
对一个要发展、发展、再发展的大国,对于一个要加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时期,社会上依旧存在这种毫无价值的,所谓时尚作风,不但不能鼓舞人心,反而极易丧失公信力。
因为就“从娃娃抓起”这一提法我们稍加分析,就知道其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推卸责任式的表达。廉政要从娃娃抓起,大人们的廉政都前腐后继抓不好了,那就只好从娃娃抓起。那么应该怎样抓呢?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是让娃娃们在家里左右他老子呢还是让娃娃他妈发挥枕边威力?况且就算是对娃娃们进行了廉政教育,那大人们种种腐败丑恶所散发的污染该如何抵制呢?今天,很多人已经习惯于把大人们解决不好的问题压到娃娃们身上,以为这样做是治本之法,其实娃娃们虽小,但整个社会现实对他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更何况一些部门提出的所谓的从娃娃抓起,其实只是想抓大人们口袋里的钱。
倘若大们圈儿里歪风盛行,抓娃娃能抓出好的效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