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4日
头版
01

“4050”以上人员年底出“中心”政策兜底职工生活有着落

延河水泥机械厂引资重组依法渐进

本报讯 苦苦撑持了7年零6个月的延河水泥机械厂,11月18日在职代会上审议通过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方案》刚刚过去半个月,323名(符合2005年并轨条件)基本生活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4050”(本年度末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50周岁)和“4555”职工,已有310人与企业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每人每月享受367.5元的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金,为下岗职工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解除了企业长达7年之久的债务链条,引资重组使本企业进入多家实力雄厚企业的视野。

11月28日,省国资委批文同意延河水泥机械厂利用政策性破产引资重组立项的函,企业改制进入法定有效程序。

40年前,延河水泥机械厂在纺织城拔地而起,生产的“立窑”、“磨机”成为中小型水泥生产企业的“抢手”产品,这是水泥机械厂最为自豪的时期。但由于多种原因,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企业效益急速下滑到资不抵债。建材总公司1998年5月调整组建了新班子,10月省经贸委认定该厂为停产企业,2004年2月,被国务院国资委列入2003年全国政策性破产建议名单。下岗和停发工资,让已经30多岁的企业,面临人心涣散的处境。

该厂工会副主席、原“中心”主任刘秋平对记者说:“政策性破产当年,纳入‘中心’的职工近1600人,每人每月享受230元基本生活保障金。7年来,退休、辞职、合同到期等原因出‘中心’的有800多人。还有700多长期合同职工,因企业无法偿还拖欠的工资、医疗费等债务,保留着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企业困难,但不能让职工心寒。延河水泥机械厂利用国退民进的政策,引进外资、转换机制,将企业以适销对路的产品中心改制为八个小公司,形成了主营水泥机械,兼营镁金属设备生产、风力发电设备生产的格局。安置了400多名职工,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减轻了政府的负担。

社会各界主动为困难职工送温暖,交友帮扶、济贫助困理顺了职工情绪,为企业寻求生机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会主席贺国华说,省总组织部、建材总公司和企业领导与困难职工交友帮扶58户,每年春节前夕为他们送去慰问金。 (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