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人师
[汉中]黄平安
一日在街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凑到我跟前,腼腆地叫道:“黄老师!”我已告别讲台多年,记忆库里怎么也搜寻不到姑娘的影子,但姑娘的一声轻唤却拨动了我记忆的琴弦……
我的思绪回到了十年前那所我任教过的乡村小学。学校在云雾山下,当时,那里不通路,不通电,被人打趣地称为“冷庙”。虽然条件艰苦,但教师们却十分敬业。教师们每天上课、批改作业、备课,日复一日地演绎着千篇一律的“三部曲”,天天几乎都要忙到深夜。每天吃罢晚饭,改完作业,高年级的学生又来上晚自习了。教室里,每人一盏煤油灯,昏黄的灯焰在风中闪烁、飘摇,显得更加寂静和恐怖。一个小时辅导下来,人被煤油烟熏得直咳嗽,鼻孔也被熏得漆黑,但老师们却乐此不疲。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学生的单元练习题、测试题也由老师自己刻印,常常忙到深夜。一天的工作忙完了,人也累得像即将耗完油的灯一样无精打采。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常常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着我们,这是我们最感欣慰的事情。
在乡村教书的每一天,我常常被孩子们感动着。他们敬重老师如同父母,有时父母的话可以违抗,而老师的话却言听计从。孩子们常常在不经意间给你制造一份惊喜:早上,办公桌上会悄悄地插上一束带露的野花;初春,厨房里时不时会添上一些鲜竹笋和香椿芽;作文里,常常会冒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冰清玉洁的妙句……我敢说,凡是在乡村工作过的教师,山里孩子纯朴的形象便被烙进了记忆深处,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他们的影子再也挥之不去,而且历久弥新。
家长们是十分厚道的,只要你不误他们子弟,你敬他一尺,他非敬你一丈。平日里支持学校的工作自不必说,到了那些传统的节日或重要的农事活动,会给你送来腊肉、鸡蛋和自酿的包谷酒。农村的席面比较随便,但是极其大方,清一色的大盘子大碗加大块的肉;席上总是把老师敬为上宾,挤矮子打通关轮番轰炸,这还不算,女主人菜做完了,还要敬老师几杯。正当你庆幸酒席该散场时,半道里却杀出了个程咬金,平日里见了老师怯生生的孩子们这时却极大方地上场了,他们不由分说,每人敬酒几杯,直到把你喝得腿脚发软,飘飘欲仙,主人才算满意。
乡下教书的日子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远去了,但它却给我留下了许多终生难忘的启迪:对待工作永远要有热情、有爱心、有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工作,对得起生活,对得起我们所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