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劳动保障
03

蒸汽机车的“掌舵人”

在澄合矿务局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挖炭的,一问才知道是机务段的。”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或多或少体现出了煤矿铁路职工的艰辛。

走进该矿务局的王村车站,就看到在铁轨上“卧”着一个黝黑发亮的大家伙--前进牌的蒸汽机车。从它的烟囱不断冒出的白色蒸汽就知道,这是刚完成一趟运输任务的老“功臣”。爬上黑糊糊的驾驶室,不足几平米的驾驶室里被硕大的锅炉占去了一半,留给驾驶员的只有两个座椅。狭小的空间,还要留给添煤师傅一席之地。火车司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冬战严寒,夏冒酷暑,每天24小时不停地轮班上岗。

这些司机大多是40多岁的中年人,最大的已经50岁了。夏天,驾驶室里就像一个大蒸笼,冒出的蒸汽,再加上烤人的炉膛,真能把人热晕。冬天,从外面灌进来的刺骨冷风,更是让人无法忍受。添煤的工人从踏进驾驶室就要不停地给炉子里一锨一锨的加煤,一锨煤少说也有七八斤重。记者问:一天能添多少次?他们只是笑笑说:“具体的数字我们也没算过,但列车启动,就要不停的添煤,尤其是爬坡,加煤的速度还要加快。只要干一次,整个胳膊就感觉不是自己的了。”

类似这样的蒸汽机车在国外已被当作“古董”保存起来,而在国内,正在运行中的蒸汽机车也很稀少。全国已经没有工厂能修理这样的机车了,而零配件更是难找。为了保证机车正常运转,工人们只好动脑子,凭着几十年的经验,自己揣摩制作一些工具和小配件,才能维持目前的运转。而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蒸汽机车承担了整个矿务局60%的运输量,2004年运输量达到了132万吨,2005年已经突破了170万吨。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任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