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孟延峰·
企业最可靠、最坚实的基础就是广大职工群众,他们不仅是企业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主体。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承担着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及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责任,因此,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应发挥其重要作用。
1、完善维权机制,为创建和谐矿区提供保证。
维权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注意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企业重大改革方案、重大规章制度、涉及员工生活福利等事项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坚持职代会民主评议监督领导干部制度,让员工真正拥有知情权、审议权、通过权和决定权。二是要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通过认真贯彻《陕西省厂务公开暂行办法》,使厂务公开工作有目标、有考核、有实效,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三是要推动企业和职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一方面要研究当前企业改制,主辅分离过程中涉及到劳动关系变更方面的问题,多听取职工意见,提出工会的主张,提高维权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要在增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在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的作用,推动企业和职工加强沟通,共谋发展,实现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达到“两个维护”的统一。
2、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创建和谐企业创造条件。
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企业发展壮大来积极开展工作,重点是通过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塑造一支高素质,充满活力的职工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保证。一是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要帮助职工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推动企业发展上来,为企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要注意发挥劳模在提升职工素质中的作用,广泛宣传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高尚精神,加强劳模的选树管理工作,给他们以应有的荣誉和地位,营造企业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做劳模的氛围,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二是要大力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着重在学习型班组的“创建率”,职工合理化建议的“参与率”、“采纳率”、“实施率”上下功夫。要紧贴生产经营抓劳动竞赛;紧贴经济效益抓职工合理化建议;紧贴生产环节抓新技术推广;紧贴职工岗位成才抓先进操作法推广。同时要重视职工技能大赛工作,加大对技术能手的奖励力度,推动职工技能大赛不断深入发展,锻炼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一大批岗位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
3、充分发挥工会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创建和谐矿区提供保障。
安全生产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搞好安全生产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首要任务。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安全工作做为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现实、最直接的大事来抓,无论管理体制如何变化,运行模式如何调整,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什么时候都不能变。工会组织要坚持与安检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安全,坚持专管、群管两个轮子一起转,积极主动地配合安检部门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指导检查,把安全监督和群众监督密切结合起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安全工作。要构筑“素质保安全,活动促安全,作风推安全”的群监工作格局,重点加强职工现场操作规范和安全隐患发现、整改能力的培训。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加大帮扶工作力度,为创建和谐矿区营造良好氛围。
要加强对困难职工档案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困难职工底子,从组织领导、资金筹措、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着手,推动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特困户制度,做到三个必访必帮,即“帮扶对象发生天灾人祸和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必访必帮;重要节日必访必帮;帮扶对象在自谋生路、自求发展遇到难处时必访必帮”。要关注改善职工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配合行政把每年为职工兴办的实事办成让职工满意的好事。要深入调查,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纳入低保范围。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下岗人员再就业工作,为困难职工送观念、送技能、送服务、送岗位,使送温暖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要特别关注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落实,以增强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等,真正建立起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满意的长效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