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虎照事件 遘歉信来得不是时候
- 暴利的漫游费真的“很暴力”
- “为官员亮分”让权利回归群众
- 美元将不再独霸 世界货币呈多极化
- 从双赢效果看免费开放
- 全国老百姓过年花了2550亿元
- 保险公司面临35亿赔偿
- 去年我国境内新发现5大金矿
- 城市低保对象每月多拿15元
- 我国拟建社会治安综治巡视制度
- 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纲要发布
- 96打头的未接来电不要回拨
- 公务员奖励规定颁布
- 高考加分最多不超20分
- 我国拟上调污水和垃圾处理费
- 大胆探索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 “女孩考试加两分”“惠女”还是炒作?
- 西安将举办首界藏博会
- 一次食物中毒影响一生健康
- 我国5.4亿人深受二手烟危害
- 全民医保是医改突破口
- 胖男成功减掉230公斤
从双赢效果看免费开放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春节前夕联合发出《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2008年起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需要。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服务于社会及其社会发展”的宗旨以及对人类遗产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功能,决定了它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征。免费开放博物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使人们在参观博物馆中接受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知识的教育和熏陶,这对促进国民了解祖国的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免费参观博物馆,这对博物馆来说会失去门票收入,但是从全局着眼,从社会效益和城市整体经济考虑,应该说这是一件“双赢”的举措。博物馆的观众越多,带来的消费增长就越高,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尤其是促进旅游业的兴旺,增加了城市的财政收入,博物馆门票免费这部分的收入,完全可以由地方财政全额补足。研究发现在观众参观博物馆的行为背后,存在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从餐饮、住宿、休闲、购买纪念品到交通等,形成了一条消费链,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覆盖了博物馆周围的许多区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必然会有大量观众进入博物馆,需要博物馆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这对博物馆又是挑战。如果博物馆依旧是老面孔,观众就没有兴趣来。事实上还正是有那么些博物馆,虽早已免费开放了,但是依然门可罗雀,公众对他们不感兴趣。公众对于文化消费已逐渐趋于理性,不会因为博物馆门票免费而重复多次地去看他们不喜欢的博物馆,如果博物馆不能发挥遗产资源的特色,挖掘公众欢迎的主题,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依然会面临生存的危机。博物馆只有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真正吸引公众。 (吕建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