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29日
综合新闻
02

74岁的王仁杰,有4个子女,户口本上却有两个与自己不沾亲带故、比孙子还小且叫别人为爸爸的“女儿”。退休10多年,本应颐享天年的他,却无尽头地为这两个“女儿”,尽着监护人的责任。不久前,单位领导和同事们才知晓了

一个老工人与两个弃婴的故事

现年74岁的王仁杰,是宝鸡铁路机车检修厂退休工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王仁杰认识了从江苏来投奔亲戚的吴步川,两个人成了朋友,并以兄弟相称。

1991年12月下旬的一天清晨,吴步川途经郊区崖畔一排废弃已久的窑洞时,隐约听到一个窑洞传出婴儿的哭啼声。进去一看,原来是个女婴,连脐带都没剪。吴步川慌了神,找来“大哥”商议,心底善良的王仁杰心里也犯嘀咕:抱个孩子可咋整?但面对活生生的小生命,他急忙带着孩子去了医院。从此,王仁杰下了班很少回家,一心想着和老吴两口子一起养好这个苦命的孩子。王仁杰顺着自己女儿名字中的“宝”字,给孩子起名叫宝媛,寓意漂亮的宝贝孩子,平时喊“媛媛”。就在媛媛快两岁时,老吴又从那排废弃的窑洞里捡回一个女婴,取名宝芳。

转眼间媛媛到了上学的年龄,也许是没文化的缘故,吴步川对孩子上学的事不怎么着急,王仁杰却心急如焚。可孩子上学必须要有当地户口,否则不是要交数额不菲的借读费,就是当地学校根本不收。王仁杰明白,媛媛和芳芳是捡来的弃婴,没户口在宝鸡就上不了学,而上不了学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心想无论如何得想办法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于是,便领着孩子去了派出所。让他没想到的是,派出所的同志告诉他,领养弃婴必须到民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吴步川没当地户口,不符合领养条件。王仁杰儿女双全,根本没有领养资格。唯一的办法是联系民政部门,把孩子送到福利院。但孩子听要把自己送走,就抱着王仁杰的腿号啕大哭。此情此景,使与孩子情深意长、很少流泪的王仁杰老泪纵横。只有豁出去解决孩子户口和上学的事。当时已经60多岁的他领着孩子跑了派出所、公安局,又去区、市民政局、人大。一次又一次,不知去了多少部门、跑了多少遍。他的执着和诚心,使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公安机关特批解决了两个孩子的户口。尽管吴步川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但是他的户口在外地,媛媛和芳芳的户口只能落到王仁杰名下。这样,王仁杰家的户口本上便有了这两个比自己孙子年龄还小的“女儿”。

开学时,王仁杰带着人大的证明,领着媛媛、芳芳到附近的小学报了名,并向学校说明情况,学校不但减免了孩子的学费,还给以特别关照。多年来,从开学领孩子报到,到与学校和老师联系沟通开家长会等,王仁杰始终对媛媛、芳芳履行着法定监护人的义务。解决了孩子的户口、上学问题,王仁杰又与自己所在社区(孩子户口与他在一起)多方交涉,于前年底为媛媛和芳芳申请办了低保。

王仁杰有退休费,老伴体贴,儿女孝顺,一大家人和和睦睦,本可在家享清福。但他却自找苦吃,多年来除了与老吴一起种地,还要为他一家四口的大小事操心奔忙。这不,他如今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媛媛、芳芳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说是那时即使自己出去磕头给姐妹俩讨学费,心里也乐意也高兴。实际上,这些年来,他为两个孩子上学已经偷偷贴进了不少钱。

当笔者问他这样做到底图了啥?他说:“可能有人不信,还真没想过图啥,就是割舍不下与两个可怜孩子建立的深厚感情。”提起年纪大了还能干多久,王仁杰说:“已经走到这一步,只能继续走下去,干到哪一天算哪一天。”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诚心的老人。 (魏俊兴 袁均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