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感恩”感动陕鼓
——陕鼓集团开展感恩活动侧记
一曲“感恩的心”时常在陕鼓集团职工的耳边回荡,一幕幕往日的情景不时在人们的眼前浮现。每年的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是企业的感恩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企业与职工、师傅与徒弟、父母与子女、分厂与分厂以及陕鼓集团与其他企业之间友谊和亲情,共赢和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展感恩回报活动促企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陕鼓集团通过创新商业运行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001年产值4亿元,去年就达到45亿。今年将达到65亿元,呈现出规模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国内定点生产透平鼓风机、压缩机的大型骨干企业,企业建有行业最大的6300KW试车站和国家级技术中心。目前,陕鼓集团现有员工4136人,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名列国家、省机械企业及全国风机行业前茅。那么企业为何能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呢?采访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2005年,陕鼓集团的产值达到20多亿元。如何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决策层针对企业的文化内涵,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中,党政工团联合发起倡议,把每年的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定为企业的感恩节,开展一系列的感恩主题文化活动,让每一位员工学习感恩、学会感恩、践行感恩,形成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形成了向上向善、感恩回报的企业文化理念。这年活动的主题是“感恩员工、感动陕鼓”
感恩员工 感动陕鼓
2006年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感恩员工、感动陕鼓”首届企业感恩节拉开帷幕。这期间,活动形式多样。如:车间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活动”、销售部门开展“走访客户宣传企业活动”、干部要向每一名员工送一封感恩信,感谢他们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员工要回家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徒弟拜谢师傅感恩师傅为自己传授的技艺等。企业还组织全体员工和家属开展了“推荐陕鼓风范人物”活动,经过筛选最终评出10名“陕鼓风范人物”。他们有:高位截瘫的残疾人高玉章,她自强不息,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成立了企业残疾人联合会,在企业的帮助下,解决了残疾人的后顾之忧;王健壮的丈夫患脑瘤,医生认为没有治疗的可能,可她精心护理,还带着孩子,延长了丈夫17年的生命;66岁的范立规是高级研究员,1968年建厂从上海来到企业,退休后,有人高薪聘他,他没去,而是参与我国最大的平衡机制造中;还有董事长印建安,大伙投票5300多张,是最多的,他带领全体员工努力拼搏,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对评选出的“陕鼓风范人物”,企业大张旗鼓的宣传,开晚会、演节目,把“风范人物”请上主席台,为其披红戴花,那场面令许多员工热泪盈眶。用员工的话说:就像过节,令人激动振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感恩合作 共赢发展
每年的感恩节一个活动主题,已成为陕鼓围绕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2006年,云南一家化学公司的员工陈勤苏给陕鼓的董事长印建安来了一封信。她是陕鼓“四合一”设备的操作者,已有十几年了,就设备中的问题向陕鼓提出诚恳的建议。印建安把这封信转发到各级学习,企业还以“云峰机组带来的思考”为题,在企业中进行了大讨论,针对陈勤苏提出的问题,企业举一反三,严把产品质量关,提高了产品在市场竞争的档次,又出厂了十八套这种设备。从此,陕鼓的设备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牢牢站稳脚跟,企业为此打了个翻身仗。为了感恩云南这家企业,陕鼓集团免费为其提供500多万元的设备。当云南这家企业发生困难时,陕鼓员工三天为其捐款132万元。一句话,就是为了感恩。这年企业的感恩节,主题为“感恩合作、共赢发展”。十名陕鼓“风范人物”中就有云南这家化学公司的员工陈勤苏。晚会上,当节目主持人宣读为什么请陈勤苏上台领奖时,她激动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她说,来之前,陕鼓集团没有人告诉我。现在我知道了,为了我的那一封信,陕鼓集团请我来,是回报、是感恩。谢谢!谢谢!晚会气氛达到高潮。
忠诚 责任 奉献
陕鼓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离不开对企业的责任,更离不开对企业的奉献精神。今年,企业把“忠诚责任奉献”确定为感恩节的主题。
这些年,陕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职工的积极奉献,回报员工、关爱员工,更加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次,销售部门的员工在体检中发现,不少员工患有不同症状的病症。董事长印建安知道后说:“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让员工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能以牺牲员工的利益取得企业的发展”。随后,企业制定了许多有关关爱员工的制度,还建立了陕鼓员工紧急救助服务体系,给每名员工发一个紧急救助卡,体现了企业切实维护员工的利益,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有困难找工会的原则。设立24小时的81392777服务电话,不管是谁,有求救,就会有帮助。一次,员工王红红在年三十晚,因急病入院,生命垂危,急需O型的血小板,可医院没有。紧急救助服务体系发挥作用,初一一大早,有六名员工赶到医院,其中有四人血型相同献了血,硬是把她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
说起陕鼓开展的感恩活动,一名员工这样写道:我感恩企业,企业对我信任,对我关注,这份信任与真诚,确实让我自重、让我珍惜、让我感动。我感恩和谐的企业,我感到融入其中。如果人人都有了感恩心,那么这个社会将更文明,更进步,更和谐。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