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昆仑公司劳务派遣工兴起“转正”热
今年20岁的左飞是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昆仑公司)二工厂数控操作工,三年前从技术学院毕业后应聘为劳务派遣工,经过自身的努力,在2011年“转正”为合同制员工。
“我2009年一进厂就加入了工会,工会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们都能参加,这也是对我们身份定位的肯定。”虽然小左以劳务派遣工的身份进入昆仑公司,却并没有觉得和合同制员工有什么太大差别。“工资薪酬、五险一金、餐补等都和合同制员工一样。”
与左飞同年进厂的段斌是物资供应处的材料检查工,此时他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努力转为合同制员工。“虽然我们和合同制员工的差别不大,但是劳务派遣工不能购买单位的福利房,公司缴纳的公积金比例为5%,只要成为合同制员工,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面对如此有诱惑力的选择,昆仑公司兴起了一股劳务派遣工通过竞争转为合同制员工的潮流。这一切都源于昆仑公司对劳务派遣工管理方式的探索。
昆仑公司工会副主席雷恒燕介绍,劳务派遣工的入会率达100%,所有的劳务派遣人员与合同制员工都是同工同酬同待遇,公司不仅给他们办理了五险一金,还给他们每月120元的餐补,暖气费、降温费等各类补贴也与合同制员工一样。在企业各类先进的评选中,派遣工也占有一定的比例。“2010年至今,单位有20多名派遣工享受到职工奖励性旅游度假的待遇。”
公司之所以每两年对劳务派遣人员进行一次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评定,就是为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每年派遣人员转为合同制的比例约占考核期派遣人员总人数的30%左右。”工团工作部副部长王菲说,对那些参加技能比武并取得名次的派遣工直接将其提升一级岗位,给予奖励。
不久前,公司工会对劳务派遣工进行了摸底调查,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享受职工购房的福利待遇问题。“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我们将采取鼓励派遣工立足岗位,在业务、技能上取得突出成绩,积极协调公司增加转为合同工比例的指标,来解决现实问题。”雷恒燕说,自2008年公司实行新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以来,全公司共有57人转为合同工,没有发生一起有关劳务派遣工的劳动争议。“现在几乎所有未转合同制的派遣人员都加入到‘转正’队伍竞争行列中,我们会继续积极帮助每一位劳务派遣工,让他们享受到更为完善的福利待遇。”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