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铺就成功路
穿一身溅满斑斑点点油漆和白浆的工作服,眯眼微笑,面色红润,谦虚健谈。48岁的程少春,在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职工,但让他在职工中声名鹊起的,却是因为一个特殊的身份。去年5月,程少春以油田工人发明家的身份带着他发明的密封器走进中央电视台《创新无限》栏目,这份对发明的执着追求更让他获得了陕西省职工科技创新人才的荣誉。
“‘单井取暖密闭炉’是我用于生产的第一个发明”。程少春娓娓道来。十多年前,采油厂住井的员工居住的是简陋的野营房,冬季将油井套管气引入普通铁炉里点燃取暖,由于气体混合不充分,散热效果差、易熄灭,既刺眼又熏鼻子,更可怕的是很容易发生中毒或气体爆炸等事故。当时有一个工人连续几天用电台给队部喊话:“我住的房子冻得受不了,再解决不好我就不干了。”领导把问题交给了程少春,要求只有两个:好用,安全。经多次试制和改造,为了调节好温度,他多次半夜上井,终于制成了一个能满足住井员工需求的炉子。新取暖炉不但取暖效果非常好,而且杜绝了中毒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一直到今天,长庆的住井员工们还在使用。
防止抽油井井口原油被盗一直是单位的一件头疼事。原有的防盗箱箱体庞大,还影响井口正常操作。箱门上的密码锁,偷油人通过反复排列组合,就能破解密码打开箱门。他用钢板焊成个小盒子,把易被破坏的井口盘根盒、压力表头等部位装在里面,在防盗盒盖上开了个只能伸进一只手的小孔,用一把普通的铁挂锁在防盗盒里面锁住盒盖,再在锁子前面焊一块挡板。这样,小偷一只手伸进去,得拐个弯才能摸到藏在铁扣板后面的锁子,锁子是活动的,外面的手帮不上忙,里面的手又没办法用劲,当然也就没办法打开锁子。而工人用钥匙很简单就能开锁并取下防盗盒,方便操作。这个发明立即被用到生产中,为几百口重点油井进行安装,从未被偷油贼打开过。“我发明过不少东西,防盗盒虽不成型,却是我最得意的作品。”程少春告诉记者。
冬季的油田,最怕的就是气温骤然下降,造成管线冻堵,不仅停井、停产的损失巨大,解堵则需要工人们在寒风中用汽油喷灯烧烤管线,但喷灯一次装油量太少,对付短距离的冻堵管线还可以,稍长一点就要分段施工,大家都十分恼火。看到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为了解堵,一个个累得直不起腰,程少春非常心疼……他做了一个汽油喷灯和氧气割枪相类似的喷火头,用上百米的软管连接到油井套管气上点燃后,竟产生2米长的强劲火焰,而且想点多久都可以。员工们使用火焰喷枪,只用了一天时间,就顺利解通了管线,回来在大老远的路上就高兴地说:“程师,你做的喷枪太牛了!”
截至目前,程少春的发明有60余项。“井口防盗盒”每年为采油厂节约200余万元,他发明的“井口密封器”从第一代研发到了第六代,可以有效防止抽油杆断脱后有毒有害气体喷发造成的危害,盘根只加新、不取旧,操作时间由过去的40分钟以上降为“零”。每年可使一个百万吨级的采油厂减少原油损失1.5万吨,增加开井时间8万小时,间接创效5000余万元。六年来,长庆油田使用了40000余套,间接创效十亿元以上,被长庆油田命名为“程少春密封器”。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