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所长”——马亚俊
说起马亚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的回族汉子是个转业军人。自2008年调任镇安车站派出所所长以来,他用特有的军人作风,将这个管辖97.212公里,线路跨越镇安、柞水、旬阳三县,管内沿线的治安状况和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
在镇安车站,职工和民警都知道马亚俊有一个绰号——“拐杖所长”。这个绰号,来自于一个感人的故事:去年3月,在一次夜间检查民警勤务工作中,由于天黑路滑,马亚俊不小心摔了一跤,当场脚踝骨折,所里紧急将他送到医院治疗,看到半条腿上厚厚的石膏和绷带,心疼他的妻子本以为这次马亚俊可以在家安心待上一段时间了,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周,刚能下地走路的马亚俊便带着厚厚的绷带悄悄溜回了所里。随后的3个多月里,拄着两根拐杖,穿着警服的马亚俊依然一次次穿梭在候车室和车站广场之间,坚守在他的岗位上……
2011年4月24日,马亚俊带领民警在巡查线路中,发现有人在西康线K139+100M处的龙脖子乾佑河铁路桥下挖沙采石,他立即带领民警赶到现场制止,并对违法人员进行铁路安全法制教育。仅今年以来,马亚俊在带领民警巡线中制止挖沙采石10余起。在“清网行动”中,马亚俊带领民警身先士卒、不分昼夜对案件进行分析,为了规劝上网逃犯投案自首,马亚俊带领民警一次次登门拜访,从法理和人情出发,不厌其烦对逃犯家属进行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他的执着最终感动了逃犯家属,也劝回了逃犯的心。6月17日,涉嫌盗窃运输物资的逃犯最终向镇安所投案自首,镇安所也由此成为全处清网率实现100%的单位之一。
带兵有“严”,更要有“爱”,严在工作要求,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是马亚俊的带兵原则。2011年7月在民警家属座谈会上,马亚俊了解到民警王立的妻子吕洁茹一直没有工作,家庭开销全靠王立一人承担,生活比较拮据。为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马亚俊多方联系,最终为其找了一份工作,民警深为感动。针对山区派出所条件艰苦的特点,为了拴心留人,马亚俊从改善民警饭菜质量、增加花样人手,千方百计让民警“先吃好、再干好”。为了不增加民警、队员的伙食费开销,他自己到菜市场和超市比较菜价,在家都不怎么买菜的他为此学会了和小菜贩们讨价还价,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千方百计改善大家的伙食。
在马亚俊心里,群众的事情永远比天大。2009年3月的一天,马亚俊在线路巡视过程中,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线路边上爬不起来,他赶紧跑过去扶起这位老人,老人叫李金莲,前几天捡破烂时不小心摔伤了手脚。看到老人满头白发还带着伤痛弯着腰捡破烂,马亚俊忙把她扶上车送到医院,挂号、门诊、打针、取药,马亚俊一次就花了300多元。送老人回到家时,他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阴暗而潮湿,屋顶上吊着一个15瓦结满蛛网的灯泡,床上一个瘫痪的老伴,一个年幼的孙子,家里破烂不堪,找不出一件像样的东西。马亚俊二话没说,转身出去买了一壶油送来,然后又含泪掏出身上仅剩的200元钱塞给老人,走的时候心情十分沉重……
得知65岁的李金莲平时就是靠捡垃圾来养活一家人,马亚俊四处帮她联系镇安县城的酒店餐馆,以确保她每天不会空手而归。那段时间,马亚俊每天都要抽空到老人家看看她的伤情,帮着干些家务活,两天去一次医院,在他的照料下老人终于康复了。为了让李金莲一家生活有保障,马亚俊三番五次去民政局反映情况,最终低保的事情成功解决。
截至目前,镇安所已实现无铁路交通事故758天,杜绝了“五类”案件的发生,在西安局打造出了“平安线路”品牌。马亚俊也被西安铁路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郭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