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8年03月12日
第3版
03

论相捧

夏车

读过陕西工人报三版的《相骂》一文后,我却想论一论“相捧”。大抵在天底下做事,总有诀窍,相骂有秘方,相捧也有专术。以某些自诩为文人的人相捧为例,其术大抵有三:

一曰步步高:我这个人素来于诗歌无缘,偶尔看到

A君的诗歌集,随手翻了翻,被诗中火炽的情感所灼烫了,放不下手了,竞一首一首地读了下去,兴奋之余,于灯下写出这段文章,意在为诗歌界的新秀鼓掌,B君记。从不喜欢,到翻翻,再到灼烫,终至盛赞,可见A君诗歌之精妙。依法炮制,可以论诗歌、论小说、论散文、论戏剧……简直妙不可言。

二曰新名词开路。甲先生晦涩难懂的小说,一经乙先生新名词文章的吹捧,便成了古今少有的好文章。什么蓝色冷峻的深蕴呀,什么意识流的新创呀,乃至结构主义的再生,立体超前之宏观,一套一套,直至吓退众人。你看不懂,是水平尚欠,更佐证甲先生之高超。若是你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请教乙先生:他会更鄙夷地:哼!虽然,或许,然而……其实他心里未必清楚,只想吹捧而已。

三曰:“我们”上阵助威。过去写评论文章,开口闭口我们马列主义者认为如何,以证明对方并非马列主义者。如今,省去了“马列主义者”数字,但“我们”还是用的,“我们”是一群人。既是一群,又是评论家,当然代表了整个至少部分。代表评论界,代表评论界的我们都高度评价某某的文章,某某岂不是博大而且精深么。

可惜,相捧虽有术,但需要捧的东西是真金才能长久,倘若“捧”的是糟粕,甚至于镀金,迟早还是要剥落的,那时评论家们怕也就随之露出马脚。

《良友》的言论小栏目,以“多棱镜”代替“谝闲传”,意义是十分明白的;我们希望在这个小栏目里,把我省职工对社会生活的各色折光反射进我们这张小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增加我们这个栏目的色彩,使它更加丰富璀灿起来。

承作者,读者们的爱护,“谝闲传”曾经声色俱全,引起过大家的关注。但愿“多棱镜”也能使读者喜欢和支持。 ——编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