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5月0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负面效应 “Kiss me”的联想 图片新闻 物以何为贵 不要“马后炮” 抹黑说 识“幌”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不要“马后炮”

牛茂林

俄罗斯北部某镇居民一瞬间把3吨香肠抢购一空。此后当地卫生检查人员才宣布,这些香肠不适合人吃,因为香肠里发现了老鼠毛。这是路透社3月26日从莫斯科发出的消息。听起来仿佛是一个笑话,却又是一个确凿的事实。不知是检查人员的官僚习气使然还是检查人员和商店经理串通在一起作弊,总而言之,商店没有少赚钱,吃亏的是消费者。

这种现象并非遥远的俄罗斯独家专有。在我神州大地上也屡有所闻,且另有花样。比如,某些地方官员为应付卫生检查全力以赴,甚至不惜摊血本在公厕门前摆上鲜花、在厕内地面上洒香水……当获得检查团的“高度评价”之后不久,即使是粪便外溢、臭气熏天,也鲜有“公仆”过问。

上例暂按下不表。这里笔者想谈谈某种检验产品质量的方式。因为消费者经常买到号称获过“金牌”、“银牌”而回家一用还不如纸牌的商品,当初那种“光荣称号”是如何获得的?恐怕只有厂家心里清楚。日前听一位药厂主管质量的副厂长对我发牢骚,说药检所规定对送检药品每一种要收100元检验费,他们厂因此一下子要支出1万多元。而检查的程序是由药厂选好样品送去。他问我:这样的检查究竟有何作用?因为有的药厂可以在送检前做手脚,花功夫赶制出一批“优质产品”。至于患者服用的“大路货”是什么成色,恐怕只有天知道。他认为:真正的检测应该到药店去,查出不合格的要重罚,让厂家胆战心惊、不敢再胡来;而检测出的优质药品则应重奖,且免除其检测费。这样,才能使优胜汰劣,大有利于国民。

他的一席话,我觉得十分在理。的确,产品检验要赶前不赶后,不要让厂家自荐而应到商店的库房和柜台上去抽查。就象眼下“中国质量万里行”所施行的那样。这样做可能麻烦些、辛苦些,但其结果恐怕更为真实。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