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说
张丛笑
春节期间,笔者到某地农村看望一位朋友,闲谈中,村民对我谈起一件事儿,大意是他们那儿开展了农村社教,社教中有的村子确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有的村,却是“扎扎实实走了过场”,附近村有位劳模看不惯社教中的形式主义做法,便向省上有关领导作了反映。哪料,这反映却惹恼了当地党政部门的领导,他们批评劳模是给农村社教抹黑,弄得这位劳模处境窘迫……
黑者,墨也,同别的颜色各异,抹黑,那就是说,原物质的颜色是其它色,诸如体现成绩或成就的红色吧,而却被别有用心的人“刷”地一笔,抹上了黑黑的一道,损坏了原色及整体形象,那就实实地该责该处。但是,当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缺点或失误,有华而不实现象,这时,有人当了纯真的小孩,不做《皇帝的新衣》中的芸芸聪明者,一语道破真谛,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那怎么能叫抹黑呢?
无私则实。不敢“实”者,大约是因为有“私”。有个人私欲(或单位或小团体私欲),那就会让自己“假”起来,失了“真身”,常把问题看偏看斜,还会殃及手下的工作者,坏了他们的意识和嘴。有的,还用手中的权力吓唬说真话的“不训之徒”,冠以“给什么什么抹黑”的罪名。呜乎,如此武断和轻率,不知他们还懂不懂得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尚有“民主”二字?
历史上,我们屡次吃过此亏。1957年整风运动中,许多同志怀着善良的愿望,对本单位某些干部的思想作风提出批评意见,但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有人就说那是给党的脸上抹黑,给社会主义抹黑,结果反右斗争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全国竟打了55万右派分子;后来彭德怀为民上书,也因“抹黑”被罗织罪名。总之,这种教训不少。
我们万万不能让“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