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警惕利用承包、租赁侵害你的财产
□朱政
警惕一:承包、租赁人以承包、租赁企业名义为个人谋取利益,盈利归己,亏损则计人企业帐上。
朝阳机械厂在1990年时以每年盈利5万元为条件,被当时该厂的副厂长黄某中标承包经营。承包合同规定:承包人每年在保证工人工资、税收和各种正常提留外需有5万元的纯利,完成承包指标,按盈利的20%奖励,否则扣发全年各种奖金。
合同成立后,黄某随即用自己的亲信更换了财会人员和供销人员,同时,黄某与其弟弟又另办了一机械加工厂。这样,一边是黄某自己的厂,另一边是黄承包的厂,两个厂虽然都由黄某作主,但在利益和精力上,黄某显然是向自己的厂倾斜。黄将承包厂在外联系的业务,以高出本厂生产的成本交由自己的加工厂生产后再卖给承包厂,这样,不管承包厂与其它企业的业务往来情况怎样,黄某自己的加工厂都只赚不赔。三年下来,承包厂不但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18万余元。但根据承包合同规定只能扣黄某1600元的奖金,其余则只能算承包经营亏损,由企业承担。而黄某自己的加工厂从开办时的3台车床,增加到5台,至于黄某个人在承包期间的其它收入有多少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警惕二:承包、租赁人以牺性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换取所谓利润,使利润归己,单位受损。
某车队将七辆客车,三辆货车承包给本队职工经营,客车按新旧程度每辆每月交3000至5000元的承包费不等,货车每辆交2000元,合同还规定了车辆行驶4000公里进行一次二保,两年到期时进行一次六修等等。但在履行合同时,几乎所:有的承包人都另行雇用了一名驾驶员,每辆车都是两个驾驶员轮流驾驶,而不考虑车辆的维修保养,以至个别承包人开带病车出了车祸。虽然每月的承包费交齐了,但两年到期后,车辆也基本报废了,而承包人都有了—辆属于自己的车。由于承包人是单位领导和职工,其它也就不了了之了。
象这种以进行“掠夺式”的生产来获取利益,而使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在承包中是较为普遍的,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警惕三:租赁公章、《营业执照》,本想坐收租金,结果利恭收成,还反惹官司。
康健医药公司以每年8万元租金将在外市一下属的医药公司经营部铺面和《营业执照》、公章、挂牌等一并租赁给个体户贺华经营。贺华与医药公司经理是至交,他的经商才能很令经理佩服,承包的第一年,贺华按时交齐了3万元租金。之后,贺以经营部的名义从银行贷款10万元与某公司合伙到云南购买药品,结果被人骗走16万元。最近,银行收贷无果,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将医药公司作为被告要其偿还10万元袋款。
医药公司辩称:经营部已租赁给贺华,贷款是贺华个人的行为,公司不应承担偿还贷款的义务。但法院认为:贺华是以医药公司下属的经营部名义贷款的,而经营部不具法人资格,《营业执照》登记的负责人是公司的某职工而不是贺华,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应由公司承担偿还义务。法院判决后,该公司才知道光想坐收租金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说公司偿还了银行的贷款后可向贺华追偿,但贺华又何时能有这大一笔钱来还公司呢?
警惕四:利用承包、租赁企业骗取财物,其收益归己,责任由单位承担
1990年6月,李大伟承包了有5名退休、8名在职工人的东风商场,当时商场职工每月仅能领80元生活费、李大伟承包后只留了两名营业员,其余每人每月发给100元生活费自己找去处。李用商场作抵押,从银行贷款20万元,用了8万元将商场装修一新,其余用于经营高档家用电器,使该商场一下子成了所在小城购物的最佳去处。虽然李大伟采取的是负责经营办法,但在顾客和其他客户眼里,东风商场是实力和信誉的象征。这样,李大伟四处签订购销合同,其合同金额达230余万元,套取货款和商品折价值83万余元。李用这些钱购置了房屋、轿车,以一大款的形象出现了众人面前。而对其他的客户,则采取收这家的款,堵那家的洞;用你的货抵他的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维持他的经营。
今年6月承包到期时,李不但银行的20万元贷款没还,在外还负债近22万元,即是将李购的房屋和轿车拍卖也还负债7万余元,这还不算银行的20万元贷款,这些都记在了本来生存都困难的东风商场身上,而李大伟拍拍屁股就一走了事。
企业承包、租赁经营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种经济责任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进行承包、租赁时,应严格审查承包、租赁人的主体资格,签订合同时要做到慎之又慎,避免由此造成财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