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酒店的魅力
张嗣兴
中学时,读过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后,孔乙己和咸亨酒店就使我难以忘怀。上大人孔乙已是死了,我却希望有朝一日站在咸亨酒店曲尺型柜台前要一碗黄酒和一碟茴香豆,领略一下小说中所弥漫的文化氛围。当然,这只能是空想。因为鲁迅先生创作这篇小说时咸亨酒店早就荡然无存了。
1894年前后,先生的族叔周仲翔在绍兴城内都昌坊口开设了一家小酒店。店内只有一位伙计和一名学徒,出售巷内市民和船工享用得起的酒和菜。周仲翔秀才出身,开的店虽小,却挖空心思要赐以嘉名。“咸亨”是唐高宗李治用过的年号,其时正处于“贞观之治”后的鼎盛;“咸亨”又寓通达顺利之意,正合商人企盼发达的心愿。尽管周仲翔用尽心机,依然无法用“咸亨”两字抹去族人以为“开小店经商乃下人所为”的强烈意识,无法用“咸亨”两字使当时萧条惨淡的经济状况通达顺利。咸亨酒店支撑两年后便关门大吉了。但是,咸亨酒店却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问世而蜚声海内外。
今年有幸到绍兴,光临了1981年新开张的咸亨酒店,不仅实现了多年的宿愿,而且领略到了江浙人发展经济的心智。
新的咸亨酒店,店面二间,粉墙乌瓦;典型的江南砖木民宅。咸亨酒店的牌额白底黑字苍劲古拙。“闻闻臭,吃吃香”的油炸臭豆腐气味扑鼻而来,勾得人不由自主地加快步履走进店去。进得店来,仔细看去,陈设依旧是小说中描绘的景象,曲尺形的柜台,悬一竖板,上书“太白遗风”四字,斑斑落落,古风犹存。大小爨筒,小板桌,白竹筷,兰边汤碗等等,一应俱全,唯一不见的只是记录孔乙己赊帐的那块粉板。只是店堂正对柜台的隔墙上,非常显眼地多了两幅字画。一幅是著名作家李准为该店题写的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另一幅写的是“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店因小说而出名,店联将鲁迅小说中小孩描红贴的内容分别加上“高朋满座”和“玉壶生香”,别开生面。
今天的咸亨酒店也只是店面和一进店堂保持了小说的历史原貌,并经营最具绍兴地方特色的老酒、香茶、小点、小菜,满足一般市民和游客的需要。不少名作家、名导演来到此处长条凳上一坐几天不愿离去,看绍兴人在这里开心地喝老酒,舒心地大嚼茴香豆(名号叫做“孔乙己茴香豆”),极有滋味地吃醉蟹,寻找感受,寻找灵感,体验生活。
咸亨酒店的二进店堂是一栋极讲究极具有民族特色的二层小楼,小楼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两边耳房是小卖部,有层层叠叠的绍兴老酒,古越绍酒、加饭酒、女儿红、花雕酒等等,一色精致瓷罐、瓷瓶、玻璃瓶装,绝没有一进店堂用爨筒温热的散装老酒。还有各色酒具,如盏托、壶、觞、角觥,五光十色,造形各异,有锡制品,有瓷制品,有陶制品,绝无一进店堂内蓝边白磁盅碗。还有一些介绍绍兴风光的摄影册子和文房四宝。儒雅之风在酒香之外也扑面而至。一层是大堂散座,一色生漆家具,方桌方椅、方柱梁,八角宫灯,显然又是一层天地了。这里经营中档酒席,但亦然不失绍兴风味,菜肴少不了糟鸡、鱼干、绍虾球、清蒸鳜鱼、干菜焖肉等。二层店堂是高档消费去处,一色雅座,有以夸张绍兴老酒酒力的“三杯软”命名的厅,有以怀念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命名的“剑南草”厅,有以纪念著名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命名的“鉴湖春”厅,也有干脆以名酒名命名的“女儿红”厅等。厅厅都有名人名作悬于其内。例如,名作家萧军在咸亨酒店写的诗:“咸亨酒店今非昔,座有鸿儒与外宾,忆否当年孔乙己,斯文扫地当‘贼’论。”浙江省音协主席周大风酒后乘兴而作的《咸亨歌》:“咸亨老店名腾久,太白遗风今依旧。条凳方桌曲尺柜,土碗爨筒热老酒。善酿甜,加饭厚,花雕开坛香满楼。豆腐干,茴香豆,盐渍花生满可口。爨筒一提喉咙痒,浅斟慢饮缓心头。七世修来同桌饮,爨宾北客都成友,酒到咸亨方如妙,老酒一壶乐悠悠。”为咸亨酒店增加了不少魅力。厅里一色红木家具,古色古香,赏心悦目。此处菜肴尽是越中名菜。据说这里每年接待的外国宾客恰同于来绍兴外宾的总数。笔者去的那天,一进店堂,客人如织;二进店堂两层皆是座无虚席,外地游人占多数。席间频频举杯,还不时摄影留念,即是门脸外的摄影生意也比别处红火的多。咸亨酒店里里外外,一片生意兴隆,喜气洋洋。绍兴人还在北京、天津、广州、杭州好些大都市里都办起了咸亨酒店。这些恐怕是鲁迅先生生前不曾想到的。
我走出咸亨酒店时,已为酒香、菜香、名店古朴儒雅之气香所陶醉,更为聪明的绍兴人在改革的热潮中,用名人、名小说、名楹联、名诗词、名牌匾,在商品经营中做出的明智之举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