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储蓄窗口
杨新生张教述
新年过后,有位60多岁的老太婆,手里提了两瓶美国蓝带啤酒,一包点心,走进华阴市华山车站邮电所,来到一位青年人的窗口,把东西从窗口往里塞。
“你把这留下,这是大娘我的一片心意。”
“我不要”……。
在场的群众,原以为是小伙的什么亲人,知情知节地送来了节日礼物,随着对话,人们听出并非是什么亲人。
大娘住在华山火车站家属院,2个月前,老头患了心脏病,思念起了他从小管大的养子,现在西安某子校任教的任某。心里想:活着再能见着他一面。
住在她家长大,工作也是老头给找的,不知是工作忙还是什么原因?10几年竟没来过他家,老人在火头上,心里气愤,思忖着找人写信好好骂他一顿,一解心头之恨,她把此事告诉了乐于助人的小伙郭奇峰。
郭奇峰在信中并没有像老太太说的那样骂他,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了许多的道理,下面注明:陌生路人。
后来,任某收到信后思想受到启发,带着礼品来华山看望了两次,了却了老人的一桩心头事,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时光转到了新年后的一天,西安市工行北大街储蓄所依然人来人往。
一位“扎”着大款之“势”的青年,递进一份500元的活期存折取现。经办员小周接过存折一看,名字好熟悉?一想,有位女同志刚来取过2500元,存折还余500元,怎么这么短的时间,存款人就换了?
“请问,您带了身份证吗?”对储户的高度责任心使小周警觉起来。
“取活期还用得着这个!”心虚的“小大款”乱了方寸,语无伦次起来,一看不妙,扭头就走。
在场的储户对那青年都嗤之以鼻,而向小周却投去敬佩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