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活着的上甘岭两“烈士”
四十年前,抗美援朝的一场惨烈战斗中,两名志愿军战士庞得来和张绍奎喋血杀敌,身负重伤,被解放军某部作为烈士载入《军史》:
翻开7厘米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战史》,1951年5月,为阻止美军第十军东援,保障第九兵团东线歼敌作战,我志愿军司令部决定进行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在沙五郎峙战斗中,某团三营进至281高地时,尖刀连一排与敌遭遇,该排突入敌阵地,英勇与敌搏斗,因敌众我寡,全部壮烈牺牲……
沙五郎峙战斗是一场恶战。尖刀连副连长兼一排排长庞得来率领一排夺取281高地后,敌人丧心病狂地反扑,281高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一排利用地形,顽强坚守着阵地,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攻击被打下去。但是,经过一天一夜激战,战友们一个又一个倒下,阵地上只剩下血肉模糊的庞得来和张绍奎。庞得来先后5次负伤,右手被打断,脸上至今还留着敌人的弹片;张绍奎用衣服给庞得来包扎好伤口用机枪向敌人射击,上牙床连同12颗牙齿被炮弹炸掉,锁骨处被打穿4个洞,他仍架着机枪猛烈射击……阵地前,80多个敌人被打死,几十人受重伤。直到后援部队到达,庞得来、张绍奎才被送进医院。
1952年10月,作为副连长的庞得来被安置到山东省菏泽地区公安处银行保卫科工作,不久,他到菏泽县银行当起了保卫股股长,此后,他又去下乡工作队,当过农村公安特派员。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生活坎坷,但他毫无怨言,他说:“烈士战死为报国,我尽心工作是本分。别把‘官’看得太重,想想死去的战友,咱还有啥资格谈待遇。”
张绍奎负伤后回到修武县金陵坡乡阴阳河村,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做了10年的村支书,总是吃苦在前,先考虑群众的疾苦,不贪不占。他的大儿子双腿瘫痪,家庭负担很重,国家向参加解放战争的老同志提供的每月26元定补,成了支撑这个家庭的固定收入。为了维持生活,张绍奎只得上山割藤条、采草药,卖些零花钱。身上的创伤还常常折磨他,有时,伤口处痛得钻心,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
有几次住院,张绍奎因家里实在拿不出钱而不得不决定中断治疗。为此,老伴掉泪,大儿子要到县里反映情况,被张绍奎拦住了。他说:“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钱,咱不会拿命当赌注。钱这东西,你看重了是命,看轻了是纸。”几十年来,张绍奎就这样挺过一个又一个困难,从未向国家伸过手。(摘自《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