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9月08日
第3版
03

走出黄土地

——总后三五O七厂挺进国际市场记实

□李军 高作鹏

不久前,阿根廷国防部国务秘书巴埃萨和武装力量参谋长迪亚斯上将率领阿军事代表团访问了总后西安3507厂,并与该厂签订价值达1000多万元的军服加工合同。

两年多来,3507厂已向独联体、英国、波兰、阿根廷、中东、日本、韩国、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出口牛仔服、防寒服、衬衣、茄克衫等服装50多万套(件)。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地处大西北,长期从事军需服装生产的老厂,在短短几年里,开发生产出这么多出口服装呢?

80年代末,军品任务锐减,几十年生产军服、军被、军帽“老三样”的3507厂被逼着面向民品市场求生存,但服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光厂子周围一下子就冒出了百余家乡镇和个体服装企业。怎么办?

1990年4月,新上任的厂长张锦雄和厂领导班子作出了重大决策:走出黄土地,瞄准国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小批量、高档次、多品种的民用和外贸服装。

但是,要实现目标谈何容易!资金匮乏,设备奇缺,真正是举步难艰。

“工厂要走出困境,必须把有限的资金向技术设备倾斜,不更新设备,就无法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工厂向全厂职工发出了动员令,职工们千方百计为工厂引进资金。不久,服装生产所需的特种机械粘合机、熨烫机等引进了,生产西服、牛仔服的专用设备以及电脑绣花机也到了位。同时,工厂还发挥本厂科技力量强的优势,自行研制、改进了20多种设备,取得了10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这些给3507厂的腾飞插上了坚硬的翅膀。

有了设备,还得有人才。

一天,厂长张锦雄在服装熨烫组发现,本厂服装技术学校毕业的青工姜胜远穿着一身自己设计的双排扣西服,十分合体,更显示了年轻人的英俊和挺拔。张锦雄要小姜也给他做一套。小姜果然出手不凡,张厂长穿着小姜做的这套西服赴京开会,受到总后一位服装权威的赞赏,提出也要定做一套。厂长和这位权威的着装一下子成了最好的“广告”,从此3507厂的“康贝牌”西服名声大噪。这种西服不仅合体、选型美,而且十分平整、挺括。每年仅生产西服、行业服就达35万多套,创利500多万元。

这几年,国内牛仔服十分流行。这个厂看准了市场势头,组建了牛仔服装分厂,吸取国外牛仔服潇洒、大方的特点,再结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大胆地设计出了30多种牛仔系列产品,并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开发了特种水洗、石磨、酶洗新工艺。他们生产的“康贝牌”牛仔服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而且还漂洋过海,跨入了国际市场。仅去年就出口牛仔服12万套(件)。

外贸生产既可以锻炼职工队伍,又可以引进国外服装新款式,掌握国外服装新潮流。他们把外贸生产作为瞭望国际市场的窗口,促进产品开发,使自己的产品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这个厂引进国际流行的宽松防寒服新款式,采用国内牦牛绒作填充料,重量轻,柔软,不渗水,保暖性强。再配之以电脑绣花,自然大方,既有西方的“美”,又有东方的“俏”,被不少外商所选中。有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外商不仅在工厂下订单,还把全家都带到该厂来做服装。

中国有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法国皮尔·卡丹公司的代表慕名来到西安,并暗中调查后提出和这家工厂合作生产高档彩色皮装。第一批样品生产出来后,这位在服装世界闯荡多年的代理商,竟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连呼“OK”。他怎么也不相信,在西北高原的这片黄土地上会飞出这么一只迷人的“金凤凰”。最近,皮尔·卡丹先生也将亲临该厂,与这个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