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黄土高原上的“拓荒牛”
——记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白仲海
王德晖 王忠林
1994年10月18日,是延安地建二公司副经理、四队支部书记兼队长白仲海终生难忘的日子,他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白仲海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从小就养成了朴实、忠厚、倔强的性格。1969年6月,风华正茂的白仲海同他的伙伴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走进了建筑工地,从此,他便与工地上的砖、瓦、灰、沙、石结下了不解之缘。25年来,他从工人到班长、从班长到工长、从工长到队长、副经理,从繁华的省城西安到革命圣地延安,不论环境和身份如何变化,他总是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在火热的工地上默默地奉献着。
1991年6月,组织调他到二公司四队任队长,这个队是由劳务队转为实体的施工队,当时可谓一穷二白,没有一台机械设备,没有一分钱的流动资金,而面临的却是投资大、要求高的地区煤炭进出口公司的住宅楼工程,白仲海没有退却,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他从兄弟单位借来设备,在队上采取集资的办法解决了资金问题。他同工人们拧成一股劲,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使出全身力气投入施工,抓质量、抓进度、抓安全,经过一年的奋战,使这项4000多平方米的工程比合同工期提前20天竣工,被评为优良工程,并被地区授为“样板工程”。这一年,该队除完成国家税收和公司的上交款外,还购置了2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
具有20多年施工经验的白仲海深知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管理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时间达到预期的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根据这一思路,他对企业先后制定了生产、技术、质量、安全、财务、材料等制度和队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人。在实际操作中,他特别注意检查落实。为了使各项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白仲海常年累月沉在施工一线,死蹲在工地,一心扑在工作上,身不离现场,心不离管理,每当工程进入关键部位,他总是昼夜不离工地。在煤炭进出口公司住宅楼的工程施工时,家离工地近在咫尺,他却常常是一月之久不归家。1992年以来,在承建长庆油田河庄坪基地的工程时,他将铺盖搬在了工地上,坚守阵地,组织施工,哪里艰苦就冲向那里,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那里,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工地上,他是大忙人。推车子、铲石子,样样活都干;安装门窗,测量放线,都是内行。在解决重大问题、签定合同时,他又以领导的身份出现,在每项工程施工中,他都能严格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
近年来,在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冲击下,个别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而白仲海却始终没有这个“心眼”。按公司核定的提取工资比例,他每月可领到三、四千元工资,而他却一直与职工一样拿着基本工资和应得的奖金。他常说:“每拿一分钱都要对得起良心,真正辛苦的还是施工一线的工人。”这个队的职工激动地说:“我们队长的无私奉献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强将手下无弱兵。在白仲海的带领下,这个队的职工队伍从技术上、思想上、作风上日趋成熟,外界把四队誉为“一支能打硬仗的施工队”,纷纷上门请求四队承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