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青工技术素质缘何下降
韦结联
近来在报刊上看到了一些关于“青工不愿学技术”的文章,感触颇深,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化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将无法从事这一社会活动。作为这一活动的一支生力军——青工队伍无疑将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历史的这种选择将促使他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
从我国改革的社会现实看,也要求青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求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因为企业的各项制度在改革中不断深化,如在人事制度上企业有了用人自主权,而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就给企业在用人方面以很大的选择余地,造成了劳动者就业的激烈竞争,要想获得一次就业机会,必须有高人一等的技术素质。
从青工的自身发展看,要求学技术,提高专业技能是他们的强烈愿望,虽然我们单位属较艰苦的建筑行业,但从我们今年5月份对青工的一次综合调查来看,仍能反映出青工学技术的强烈愿望。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您平常看书的目的”,选择“提高专业技能”这一答案所占比例最多。
以上分析说明了青工是愿学技术的,但我们也不能回避近年来青工技术素质下降这一现实。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呢?
我认为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不利于激励青工努力学习技术之处。
就拿考工人技师来说吧。工人技师是工人的最高技术职称,做为工人谁都想往。而考核的一个条件就是工龄限制,大部分青工的工龄远远达不到这一条件要求。也就是说在青工正当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没有参加这一最高技术职称角逐的资格,这一结果将使青工在他们的青年时段失去为达到这一目标去努力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青工技术素质的提高。
再有企业管理制度中缺乏促使青工学技术的激励机制。从工资分配,住房制度等方面都以资历长短而论,而很少看技术水平的高低,因而,青工学技术缺乏动力。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付出同样的劳动,而收入却有差别,通过这样的比较;就出现了哪里钱多,就到哪里去,青工“跳槽”现象就是例证。这样一来造成企业熟练工种青黄不接,企业青工技术素质不下降才是怪事。
总之,青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青工技术素质下降的现实,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关健是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加强对青工的思想教育是一方面,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激励青工去努力学习技术,提高技术素质,使有效的管理制度成为他们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