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07月27日
第3版
03

不凡的“公民”

王小民

郭公民,个儿不高,但很健壮,那满身的疙瘩肉和脸上的络腮胡子,透着一种阳刚之美。在日常生活中他的确是一名普通公民,但他对事业的孜孜以求,却使他成为西北耐一位不凡的“公民”,连续五年获厂标兵,获1994年度铜川市“八五”立功赛先进个人、电熔耐火材料专业技师。

论学历,他只初中毕业,但他的名字却出现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证书上。

1985年初,为适应市场需要,厂里成立了以开发新产品为主的刚玉车间,他即成为这里担负主要生产任务的刚玉工段段长,同时,也是研制小组成员,从此,他就同这一系列产品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他没有多少文化,但凭着他那一股子钻劲,硬是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一道,“钻”出了累累硕果。

低气孔率电熔刚玉技术,80年代在我国尚属空白。面对这一攻关课题,郭公民深知自己急需补充的是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于是,他一面向技术人员请教,一方面自学化学、耐火材料工艺方面的知识。遇到难题,他就是误了吃饭,也要把它弄通弄懂。因此,十年来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被书本占用了。十多年的钻研终于使小溪汇成了大河,他同其他研制组成员的汗水和心血终于换来了填补国家空白的刚玉产品。

近年来,又研制出了棕刚玉、白刚玉、Ⅱ型刚玉、电熔镁砂、锆刚玉、氧化铝空心球等一批新产品,使西北耐刚玉产品逐步走向系列化。

这些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渗透着郭公民的心血,同时也是对他那股执着“钻劲”的回报。

科技成果转换为现实的产品需要经过艰辛的过程,需要通过成百上千次试验才能成为现实。在研制小组中,郭公民分担着新产品的试制任务,而他所在的刚玉工段正是试验的最前哨。他做为工段长深知责任重大,且试验新产品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每逢接到试验任务,他总是守在电炉旁。去年,他同其它技术人员一道,研制新产品——白刚玉及氧化铝心球时,在试验中,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一连几天没回家,饿了啃口馒头,渴了喝口开水,熬红的双眼实在不听“使唤”,就在现场打个盹。对试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他及时同其它同志一起查资料、想办法研究、完善试验方案。凭着他执着的创劲和同志们一道终于试验成功,并首次试产100余吨白刚玉。主管厂长、车间专门敲锣打鼓送上喜报到他们工段庆功慰问,同声称赞公民同志“好样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