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挑战“禁区”
王三龙
近年来,咸阳偏转线圈股份有限公司二车间调试三班小组班产一直在公司同行中名列前茅,其产量比其他班组高出25%,个人班产平均保持在300只,最高者突破507只,高出外国专家规定的生产定额4倍还要多。
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组,都离不开班组长的民主管理和模范带头作用。
新婚燕尔的班长何伟,别看是个年仅25岁的青年,能吃苦、肯钻研的精神,使他练就了一手好技术、硬功夫,是全班人人佩服的“技术大拿”。他常常要求组员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工人的天职就是干好活,不出一个次品。”他对自己和五大员的要求则更加严格,每天比组员早到岗15分钟,班前班后的辅助工作由他们包揽,保证组员上岗准时出产品。在抓个人班产上量保质时,“抓两头,促中间”;分配上坚持做到“一碗水端平”,干多干少,奖罚分明。真正做到了在分配奖励上让大家放心;在工作上让大家干得顺心。如此一来,班里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产景象。有了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什么奇迹会创造不出呢!前封胶是调试线圈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关口,封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调试的质量,车间决定改进工艺,指定专人封胶后再分发给大家。但是一些调试班组担心,用专人封胶线圈,质量不好把握,影响生产,所以不愿意干。三班却主动承接了这一革新试点工作,用他们的话说:不敢创一创,怎么能提高。结果证明,这一工艺革新是非常正确的,每人每天可增产50到100只产品。
偏转线圈直角性在传统观念上被认为是不可调的项目,没有校正办法,就连专业技术人员也奈何不得,而调试三班的青年人就是不信那个邪,他们共同商讨,摸索校正办法,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校正直接性的办法。
敢于突破“禁区”,向自己挑战,是这个班组创造生产奇迹的一个公开秘密。
几年来,调试三班的班产由原来的1700只,提高到现在的3100只,在人员、设备、工作时间同等情况下,每月平均班产比同行班组超出2000到3000只产品,先后多次被车间、公司评为先进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