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12日
生活广场
06

万古千秋五丈原

文/陈留美

在关中生活多年,不曾到过五丈原,随着《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播放,对五丈原有了进一步了解,在“三国”旅游热的促使下,才梦想成真。

从西安乘车,沿渭河南岸西行130公里,巨人般雄峙于左侧的秦岭突然伸出一只胳膊,拦住你的视线。这个如胳膊一样伸出、似要切断八百里秦川东西交通的土岭,就是名震天下的五丈原。

五丈原侧望似一道土岭,实为典型的黄土台原。原体突兀而起,原顶平阔,东、北、西三面壁坡陡峭,且均有河水阻隔,南面则背靠秦岭,可谓地势险要,攻守皆宜。特别重要的是,五丈原东侧即右褒斜栈道的出口斜谷关,如战事不利,又可随时退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就驻兵于此。

据《三国志》记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率大军由斜谷出而伐魏,在五丈原与魏帅司马懿对垒百余日,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进退两难,以至忧虑成疾,在此逝世,时年54岁。

在五丈原东南10公里处,有一坡沟,名葫芦沟。当年两军对峙之初,诸葛设计将司马懿军队诱人葫芦峪,放火烧断峪口,想把魏军烧垮。正当司马父子绝望之际,天上忽降大雨,浇灭了烈火。诸葛亮用计失败,仰天长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渭河北岸,有一个与五丈原遥遥相对的高地“三刀岭”,相传是司马懿驻扎宿营之地。当年诸葛亮为激司马懿出战,特遣人送去一件女服,讥其畏战如妇人。不料,司马懿看破诸葛亮用心,不但不恼,反而穿上裙衫,在此处向诸葛亮遥拜。致使诸葛亮气郁在胸,终于早亡。诸葛亮病死军营中,蜀军由五丈原撤退,司马懿见蜀军布置的营垒,惊叹道:“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恢复中原献出毕生精力,历代人评价甚高。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昔蜀后主昏弱,然国称智者,以任诸葛亮之故也”。李白吟诗赞道:“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杜甫特别敬慕诸葛亮,写下了十多首咏赞孔明的诗篇,其中,“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成为后人颂赞诸葛亮的名句。宋代大学者朱熹认为:“论三代而下,以义为之,只有一个诸葛孔明。”文天祥称他是“赤心贯苍穹”。元代时,后人在五丈原为诸葛亮建祠立庙,门联是:“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庙中有南宋名将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石刻。正殿中是诸葛亮坐像,两边是姜维、杨仪、关羽、张苞、王平、廖化塑像相陪,栩栩如生,再现蜀军军威。

诸葛亮宁静澹泊的气质、忠贞不二的情操,廉洁务实的作风,折而不挠的斗志、鞠躬尽瘁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崇敬与学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