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22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小鸟练飞时 应是“民肥官瘦” 西藏的酥油茶 图片新闻 邓亚萍的故乡在西安 大召漫游记 难为人序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难为人序

张绪田

有一文学青年,将自己的作品结集成书准备出版,要我作序,起初受宠若惊,欣然答应,但真正下笔时,又犯起难来。大凡为人作序者,一般都是名人显贵,或同途挚友,而我什么也不是,虽为文而无名,虽有朋而少友。这几年,我也先后出版过几本书,为使蓬壁生辉,同样也求人作序,而今轮到别人求上门来,反倒觉得为人作序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序者,绪也,即书籍之首,要作好序,首先必须了解作者,了解作品,方可做到有的放矢,古人云:“凡序文籍,当序作者之意,如赠送宴集之类,又当随事以序其实也。”序在古代,只是介绍著作的,后来也用来写赠答宴集之类,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现在的序则专指为书稿所作的序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篇好的序文,不仅可使一个作者熠熠生辉,腾跃龙门,也足见写序者的学识厚薄、道德文章。

这些年来,出版新书很多,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书序,有借显贵而招摇的,有求名人来捧场的,有寻权要以张扬的,有拉大旗作虎皮的,有些作序者甚至连书稿都没看过,但有求必写,美言几句,以增寒门之光,以妆碧玉之色,这样的序文能没水分?前不久,看到一幅漫画,作者画了一条龙,龙头为序,龙尾为跋,作为作品的龙身只是几根骨头,如此序文,不仅有损于名家之名,也有愧于读者之相知了。前些时,我看过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赵忠祥新出的《岁月随想》一书,赵忠祥在中国可称得上个大名人,为他作序的倒是几位对他熟悉而名气远在他之下的年轻人,序和作品都是朴实无华,表里相一,但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赵忠祥的身价。古人说:“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其实,那种靠序装潢门面的人,大多是腹中真货不多,心虚力怯之故,正如大街上叫卖声喊得最凶的多是些假冒伪劣商品。

序,不仅是作序者对书籍的评价和介绍,而往往借作序来阐发自己一些观点,唐太宗李世民读《帝京篇》后,有感历代帝王“峻宇雕墙,穷极侈丽”,故作序叹道:“沟洫可悦,何必江南之滨?麟阁可玩,何必两陵之间?”“乱于大道,君子耻之”,表现了一代创业英主的气度,后人评价说:“绝大道理,以咏叹抑扬出之”。由此可见,作序就是要讲出道理,而道理是不存偏见,不存私心的,真正好的序文,往往是笔端涌书生意气,纸上记创作甘苦,篇中议文章得失,心中萌人生感怀,但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在那些“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的大款作家中,在那些“灯红酒绿舞倩姿,混迹公卿大夫间”的痞子文人中,尽管其文鄙薄无聊,总少不了一些爱凑热闹者出来为其作序谬奖,使人读后不由嗅到一股酸臭味。

无独有偶,正当我犹豫难定之际,在一友人处看到一位文学青年新出的书,内容荒诞,文笔粗俗,但见扉页上一位名人歪歪扭扭的题词和一位与文学毫无干系的省级官员不痛不痒的序文,心中顿生疑窦,难道现在的序文也在革新吗?于是回到家里,立即回信那位求序的文学青年,我不是名人,实在难为人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