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23日
憩心亭
04

学校的影子(散文)

文/杜文娟

此时不到六点,我却醒了,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梦中,我给同路人指着远处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我的学校。同路人大声否定:那么好的地方怎么是你的学校,不信。

面对异外便大叫,大叫一声就醒了。醒了的我不再指点远方,学校的影子却怎么也摸不掉,学校座落在秦岭南麓一个断层非常明显的山下,背依秦岭,南依汉江盆地,学校是一个拥有三十多间房舍的大四合院,院墙外围的左边不远处有一个当地有名的泉叫玉泉,玉泉冬暖夏凉,有东西二渠流向远方,养育着流经的所有村庄。泉的年岁比爷爷的爷爷年岁还长,泉边靠山的方向有一寺庙,唤玉泉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就是我上小学的那个年代,还有人大着胆偷偷摸摸地叩拜;泉与庙之间有两棵古柏,四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住树杆,传说树的根部连着泉脉,曾有一个胆大的人锯下一个枝杆,泉便哭了,哭了的泉,水就少了,巨大的水面便长了些许青苔。

从家到学校足有四五里地,很平坦,麦田经泉水的滋润年年丰收,上学的路上有高高的柏树和青青的垂柳,在整整五年的日子里,一次次走过这片土地,一步步由远及近,走进古朴的学校,走近年轻的老师。正是这种从远而近的距离,无数次望着学校的影子走近又离去,才产生了这种至到今日尚魂牵梦萦的情绪,距离产生美。春天的早晨,学校的环境更美,太阳从秦岭的低凹处升起,深红艳丽,山上的果树开得正艳,古柏的苍绿,垂柳的翠绿,玉泉和东西干渠的白雾升腾,缥缥渺渺,背着书包的我多么幸福。

以后的日子,曾无数次地寻觅这种风景,寻觅意念中学校的影子。在江南,我曾一次次地寻找天下第一泉,天下第二泉,甚至是天下第三泉,在镇江,在无锡,在西子湖畔,那里分布着一个个名泉古刹,无锡的天下第二泉较有特色,但它远没有故乡玉泉的水大。还有日出,秦岭的日出。但儿时的日出极为清淡,那是一幅已经定型于脑海中的画卷。

儿时的记忆如一潭光洁的圣水,融不进一点杂质和一丝尘埃,学校的倒影便一直映在这潭圣水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