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1月15日
生活广场
06

古钱作伪手法种种

辑/清江

随着古钱作伪者手法的日趋“高明”,被改头换面、移花接木的所谓“珍品”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由于这类钱是在普通古钱真品上“动手脚”,所以不容易被识破,在此,笔者揭露几种作伪者的造假方法。

一、整体文字“搬家”。唐代钱币直径大多在23—25毫米,很少见到有直径28毫米以上的折二钱,这种大规格钱币的价格很高。于是作伪者用现代化手段将唐代小规格古钱的文字整体取下来,贴到除去文字的北宋大规格普通古钱上,“造”出一枚大规格的唐代古钱,从而以高价牟取暴利。

二、局部文字挖补。例如,唐代开元通宝背面有一个“京”字的,较为常见,每枚只值几元钱。但明代洪武通宝背面有一个“京”字的,却十分罕见,每枚价格上万元。于是造假者将开元通宝的“京”字,搬到洪武通宝上,伪造成了一枚十分古旧的膺品。此类手法由于是采用局部手术,更不容易被识破

三、钱背星点移贴。古钱有时因其背面星点的多少不同而身价大相径庭。例如,北宋的祥符通宝背面有一颗较大星的,价格比较高。明代的崇祯折二钱几乎每枚都有一颗星点,此钱极其普通。有人就将崇祯钱上的星点移到祥符钱上,做得几乎天衣无缝,使不少人大呼上当。四、钱缘轮廓添加。古钱中有些铸造较为奇特,其钱缘有两条轮廓线,称为重轮。重轮钱相对比较少见,有人就利用先进设备,给一些阔缘古钱加上

一圈小槽,伪造成新的重轮钱。

以上几种是利用古钱普通真品仿制珍品的方法。虽然作伪手法欺骗性较大,但只要我们掌握窍门,熟悉各朝代钱币的具体特征,是能够识破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