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1月09日

陕西工人报新闻广角 奉献为何变成要挟? 国人的烟瘾有多大? 门缝广告:都市新公害 业务招待费的嬗变 毛泽东不保贪污犯 跳入“农门”赚钱去 巨款能买什么? “足浴”,悠着点儿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新闻广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新闻广角
03

跳入“农门”赚钱去

文/徐士萍胡正平

目前各地农村山区尚有大片的荒地荒山亟待开发利用,报载,我国目前尚待开发的荒地达1.7亿亩,开发后每年至少可创效益1200亿元人民币。拓荒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于是,便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不惜丢了“铁饭碗”,甘愿捧起“泥饭碗”。

年近5旬的段运纪是济南市丝绸厂的内退职工,1996年3月他与另一企业的下岗职工李静卷着铺盖,来到黄河口一个叫“种地屋子”的地方,搭起三面透风漏雨的破草房,租下100亩荒地开始了艰难的开垦,一年后收获大豆1.5万公斤,每人纯收入1万多元。据悉,武汉市江夏区的偏僻地方有4000多亩宜林荒山尚待开发,在区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下,来自苏皖浙等地的300多名企业下岗职工干部成了积极的自愿拓荒者,目前已拓荒3000亩。令人高兴的是,目前的拓荒队伍中不仅仅是单一的下岗职工,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教授甚至政府官员也加入了拓荒的行列。报载,1996年,以从事飞机制造设计35年的蒋则正为首的5名教授从上海来到浙江省乐清市乐成镇南岸村承包568亩土地建成了农业实验场,每年收入近百万元。原湖北省利川市市长蓝胜利,1995年10月请求辞去市长职务,自愿来到位于川鄂交界,海拔1500米高的“巴楚屋脊”齐岳山高山山区,和当地政府签订了承包开发3000亩荒地的合同,承包期10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