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款能买什么?
文/王若谷
50万元和500万元分别能买什么?
假如这50万与500万元都是私款,是通过个人劳动千辛万苦挣来的,那不管他用来买什么,只要不违法,都是正当而无可非议的。而前提条件是“不违法”——假如是用钱去买博士学位,或是去买“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桂冠,那就不仅有违正直人的道德良心,而且是非法无效的,应该受到严厉谴责和严肃处理。
再假如用这50万元买的“博士帽”和用500万元买的“中国青年十杰”桂冠,用的不是私款而是公款,那就不是什么一般的违法和不道德,而是十足的贪污行为!
眼下就有这样的事实,活生生的。
报载,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前副董事长、总裁管金生,日前被上海市检察机关正式逮捕。目前指控他的罪名至少有挪用公款、贪污公款、生活腐化等数项。至于他在“327”国债期货操作上蓄意犯规,导致“万国”亏损10余亿元而濒于破产边缘,反已居于次要地位。管金生下台后,他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暴露。最近,管以重金收买高等学府博士学位的丑闻亦被曝光。管氏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因为请人代笔,管氏向该校捐赠50万元公款使论文获得通过,后经知情者向国家教委举报而致此举未遂。
这难道不是触目惊心的腐败?用50万元公款为个人买一顶“博士帽”,这在管金生来说,或许算不得什么,在腐败方面,他的“作为”还多着呢。但对一向被视为“清水衙门”的高等学府来说,腐败已大踏步地走来,还不促人警醒?能卖文凭卖学位,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卖呢?高等学府的牌子和价值,不正在这种买卖交易中轰然坍塌、在人们心目中大大掉价吗?这个损失,又岂是那50万元能够填补的呢?
还有比这更离奇更骇人听闻的。也是报载,傅志高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但这项金光四射的桂冠是他用500万元水泥厂职工的血汗钱买来的。据披露,当时江西省上报了两名“十杰青年”侯选人,其中有一位曾荣获一项全国科技发明金奖。傅为了击败对手,给中央有关部门写了封告状信,说那位侯选人有“生活作风问题”,于是傅志高顺理成章地“入选”了。当然,这其中也不可抹煞500万元巨款的作用,他那贴着傅记标志的重型糖弹,据悉击倒了不止十个八个的一大批关键人物。傅志高是因把假冒伪劣水泥卖给京九铁路等问题而东窗事发的。他被捕后,全市人民无不拍手称快。又一个“先进的犯罪分子”、脸上贴金的坏蛋现出原形来了!这自然是好事,但也不能不引人深思——
像管、傅这样用公款买文凭、买“先进”桂冠的犯罪分子,有多少还未被揭露出来呢?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老板”的监督制约机制,使这类问题尽可能少一些再少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