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国免税业面临挑战
文/阿廖
十几年前,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免税购物的概念以及免税商店这一极其特殊的零售商业还非常陌生,而如今全国已经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了免税店。这其中包括机场免税店、航空公司机上免税店、港口客运站免税店、陆路免税店、市内免税店等等。
十几年来,全球各地商品进入中国免税市场的唯一合法渠道——中国免税品公司的销售额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稳定增长,国内免税店的年销售额已达2亿美元。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缩小与发达国家免税业的差距,已成为我国免税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免税品公司副总经理盖志新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免税品销售业务不同于国内商品销售业务,它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因此,只有走规范化经营的路子,才能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盖志新说,国内的免税店应增强营销观念,定期开展以顾客性别、国别、年龄、购买力、购物需求等为内容的市场调查,据此建立市场信息库,进行市场分析,把握各类别、各品牌商品的销售趋势和规律,加强订货计划性,不断调整商品结构,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促进销售增长。
由于免税店经营的大多是国际名牌商品,服务对象是消费层次较高的国际旅客,因此免税店的购物环境、装修设计、柜台布局、商品陈列等“硬件”建设及售货员的言谈举止、商品知识、销售技巧等“软件”建设都要向国际一流的标准看齐。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免税店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而且落后于目前正崛起的国内高档商业零售业发展水平。盖志新说,国内的免税店应尽快改善购物环境,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国际旅客的购物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