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真
——记潼关县宏通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斌
个头不高、浑身溢着“虎”气的李斌,看去还是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可他开创的潼关县宏通(集团)公司却已有5个春秋了。事业如人,也是虎虎生气。
5年来,他使一个仅有四五名员工,资产只有十几万元的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300多人,有直属企业11个,固定资产总计500多万元,各类资产合计5000万元,年产值突破600万元,创利税百万元的宏通集团公司和交通基金会。1995年李斌被评为潼关县优秀青年经理。1997年6月15日李斌因其救活了一家停产两年的乡镇企业,且在三个月内上缴国家利税20多万元而光荣地出席了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会员代表大会,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的亲切接见。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鼓起了李斌在商海浪潮中搏击的风帆。这位从镇文化站起步闯商海,几经曲折积累起10多万元资产的“小老板”,大胆地提出了高起点组建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构想,得到了许多有志之士的赞成和响应,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潼关县宏通公司。公司在营运初期,由于社会环境、经营管理内外矛盾等原因,企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有的人就退股不干了,有的不辞而别另就高枝了。李斌冷静下来,总结经验,学习新的经营知识和管理方法,不断充实自己,努力使股份制这种组织形式更趋完善,积极进行股份制改组的试验,创办了有煤气灶具销售部、广告装璜部、灯具店、家电城等流通企业,也有园艺场、养殖场、金矿等生产企业,还有科技含量高的工艺制品公司等11个直属企业,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宏通(集团)公司。豫秦金矿是桐峪镇所属镇办金矿,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濒临倒闭。李斌征得镇领导同意,兼并了豫秦金矿。豫秦金矿被兼并后,经过股份制改造,明显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于去年5月份恢复正常生产,两个月就扭亏为盈。去年七个月就上缴国家利税80多万元,被当地传为佳话。
李斌追求的不仅是成功,更是卓越。1995年2月,县政府本着“三个有利于”的精神,批准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潼关县交通发展基金会”,李斌任董事长兼会长。基金会坚持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赢得了良好信誉,股金存款达4000多万元,累计发放借款8000多万元,上缴国家利税56万元。为了解决西潼公路在潼关列斜沟经常交通堵塞的问题,潼关、华阴两县(市)决定对老西潼公路进行二级公路改造,但苦于缺少资金,工程起步困难。在县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下,交通基金会率先借款380万元,解决燃眉之急,保证了老西潼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和黄河大桥公路引线工程的早日开工。此举得到县政府领导的称赞。潼关太州化工有限公司是我省规模最大的以生产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主导产品的增塑剂民营化工企业,基金会借给350多万元扶植这个企业建成投产,产品销路供不应求,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基金会还为县二级汽车站建设、吊桥粮食生产基地、乡镇级公路建设和众多的个体户、民营小型企业发放数额不等的短期借款,有力地支持了潼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经有关部门批准,“潼关县交通发展基金会”将联合扶贫、乡企等四家基金会更名为“潼关县科技基金会”,进行规范化经营,将在今后不断发展的道路上,为振兴潼关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
要说,李斌也可以算是功成名就的了。现任宏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潼关县交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兼会长的李斌,完全可以省力省心地守着摊子过小康日子。但这不是他的追求,他追求的是继续发展事业,带领更多的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采文肖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