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品书话(随笔)
文/五味子
人之初的思想像新出窑的药罐,没有什么味道和色泽。书是形形色色的中药,原本互不相干,在经妙手搭配成好处方后,用火武文交相煎熬,方可成够味够劲的苦口良药,治得顽疾疗却病苦,并最终促使形成纯正而又丰厚的积淀落于罐内。
书与中药,相同是精华皆被熬干榨尽,不同处是中药熬后剩下废渣不可再用,书却永远有教益于人。
中国人习武的第一阶是寻求削铁如泥的名剑,第二阶是且笨且钝的铁剑,最高境界的第三阶是持竹或木的草剑,以草芥生发金钢之劲。惟练至此般大手笔的武士,才得中华武功之真谛,方成正果能以心发达意气用事。
天下万事皆一理。读书也应沿阶而上,不可拘于一个台面。好读书必须读好书,读好书才知读书好。要联系实际读,持日常“竹”或“木”倾入心血注进思想去解读人生解读社会这类大书。不然一个人闷着死读书,这与一个人死劲拼命抽大烟有何区别?
读书,仅用眼默看用口出声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需用心参悟。悟比读厉害千万倍。正似大堆木柴燃烧与一小室核裂变,都在释热,效果却是天壤之别的。悟通了书中精义,悟透了人间万象,世事就豁然分别开来,就可知一孔而明万般,启迪心泉汨汨喷涌释放超能量,在放牧心灵时继承传统,并且张扬中创新。
读书不为名,也不为利。所以,天下有钱人很少自觉读书的,大凡读书爱书如痴者皆穷困穷苦之士。这一逻辑虽有些荒谬,但却是一条悖律。人穷不可怕,怕是因穷而丧失气节。大读书者见到心爱之书就失却了人的形体,变成书虫,钻进书中寻求相应的思想,燃起心灵的股股烈焰,烧毁躯体淬火思想。
某日,收一出版社出书合同,言只须交人民币若干元,即可出版作品集,且用一千册书抵稿酬云云。看罢便丢了,商潮再汹涌也不能这般泛滥。若连书也成了赤裸裸的商品,那人的思想也该大打折扣的。自费出书,自然有上钩者去做,但我不去做。没钱是一个方面。再傻再笨的卖血者也不会在卖完血后,用领上的一沓票子再去挂号排队,让刚抽出的血重新流回自己脉管。
何况,血液早已不再新鲜纯美如初了,不幸被污染了那就更麻烦了。古人骑毛驴或徒步行万里路,点豆烛借荧光读万卷书,在恶劣的环境中弘扬着正气、大气,真正体证天地人生,实是幸事。
今人借飞机火车或小车在高速路上跑着游千山玩万水,就炽灯开空调坐沙发大扯鸡毛蒜皮的闲事,只是不去读书,反而到处乱叫说社会咋搞的嘛,想读书都没得好书可读。
参古思今,作为今人,我为读书好学之气不济而嗟叹。叹息之后,忙打电话问书友怎么那本《史记》还不见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