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洛南县邮电局职工宋增寿
七个春秋,他投送电报12.3万份,使近500份疑难电报、“死报”有了下落,经他手投送的电报,质量全红,无差错,无延误,无用户申告。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奋,执著地书写一个“学雷锋标兵”、“全国邮电系统劳动模范”、“全省十佳杰出工人”的光辉历史。洛南邮电职工说:“增寿象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自己与邮电通信紧紧地拧在一起”。
宋增寿今年45岁,1970年参加邮电工作,后来又入伍当兵。复转回局后,他任过话务员,以优质服务获得用户好评;1989年,局里让他担任电报投递员,从此,他风里来,雨里去,无论严寒和酷暑,县城的大街小巷、机关单位,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他在投递中有三到:人到、报到、心到。从来不让他人捎报、转报,每封电报都直接找到收报人;遇有疑难电报,他总是多问、细想、腿勤,不轻易写上“无此人,退报”的字样,千方百计在洛南县城寻找着外来做生意还未登记注册的用户,多次在接到“车站接人”的电报后,因找不到收报人,自己骑上自行车去车站接人,以活的向导,找到用户。1992年2月26日,他曾步行4公里山路,找到收报人,使城关镇机砖厂一用户,准时赶到西安火车站接回了病刚好的七旬高龄的父亲。他把电报看成是“为人民服务”的第一岗位,接送老人,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千余件,奉献出一片昔日“战士”的爱心。
在县城广大群众中,凡是遇到谁有难事就帮;在职工中,最热心帮老、弱、病、残者,不是给这家推面粉,就是给那家扛煤气罐。高大的身躯无处不显示出雷锋“傻子”精神风范。1993年6月17日下午6时多,下班人已走了,因停电停水,水井盖未加盖,一个女人和几个小孩在院内玩耍,他出邮局大门刚骑上车子送报,忽听见一女人尖叫:“小孩落井了”!听到喊声,他便调转车头,急奔过去,跳到10米多深的水井内,顺着井壁的角窝将一个年仅2岁的男孩拖出,用自己的外衣把刚救出水湿淋淋的孩子裹住,抱上孩子寻到南关二队其家,小孩的家长感激不尽,重礼酬谢他,被他谢绝了。
1996年组织考虑他年龄大,将他工作调整到“后勤服务部”工作。他又成了热心的“家长”,但还是一个“螺丝钉”,全局的水、电、桌、椅、橙、门、窗、办公场地等各部位财产,在他心里一清二楚。修修补补,成了“红管家”。冬天为修水龙头,洒上一身水霎时成冰;谁家住进新房,他都帮助搬家。并多次把突发急病的职工送进医院,受到大家的赞誉。
对于荣誉,他总是说:“成绩属于过去,工作还要从现在开始”。保持着那份平常心,依旧爱自己的岗位,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赵育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