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8月06日
头版
01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国有企业工人?铁一局三处三队钢筋工姚汉民的工作观是一

只要有利于企业的事主动去做

30年间姚汉民搞成革新发明数百件,近4年为企业节资110万元

本报讯 不管领导布置没布置、要求没要求,不管份里份外,只要有利于提高工效、有利于企业盈利的事,他都坚持去做。这是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三处三队钢筋工姚汉民的工作观。他当工人30年为企业搞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数百件,近4年来三项大的技改成果,为企业节省投资110万元,他荣获局处“先进生产者”、“革新明星”和铁道部“火车头奖章”等多项荣誉和称号。他这种一心为企业埋头工作在工地的工作观,最近赢得了该处干部工人的竞相学习。

今年51岁的姚汉民,是1969年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一上班就开山放炮打隧道。他不仅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钢筋工工作,而且先后自学了车、钳、铆、焊等技术活,学会了开装碴机、电瓶车,以及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的修理,姚汉民认为,在隧道里工作,应该一专多能,一人多用,这样可以既省劳动力又有利于提高工效。他用上中学时学下的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工地实际,钻研起工艺和操作方面的革新与创造,而且干一项成一项。七十年代,他针对基坑开挖起吊设备缺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利用卷扬机的功能和杠杆原理,研制出土吊斗,提高工效五倍。

进入九十年代,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姚汉民认为,企业每个工人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当一名工人,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了。为此,姚汉民每天没黑没明的奔波在工地上,一次绑扎钢筋,他发现图纸上有些钢筋部位设计不合理,就及时向领导反映。有人劝他:“你是个工人,按图施工就行了,管那事干啥。”姚汉民回答说:“正因为我是工人,才有责任提出建议”。他的建议,设计部门经过认真研究计算认为科学,就采纳了,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他又用电焊,对焊等方法,把钢筋在绑扎过程中规定的5%的消耗降低到3%,共节约钢材50余吨。

去年年初,队伍转战到西康铁路南五台隧道后,面对长2618米列为全线控制性工程的艰巨任务,姚汉民又在寻找如何发挥自己作用的目标。当他看到工人们立木模型灌注隧道边墙、拱部混凝土费人费时费料时,他利用5个晚上的工余时间,伏在自己的铺位上,自行设计研制出先进的能前后移动的钢模图纸,他带上图纸步行10余里来到指挥部,找领导,主动请缨制造滑动钢模。领导表示大力支持,姚汉民带领工友通霄达旦加班加点,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余时间,五副滑模终于组装在隧道。经计算,同过去的木模相比,每百米隧道衬砌可节约木材6.3立方米、铁丝、扒钉550公斤,工时230个,锚杆钢筋150多吨,总共成本50万元。过去用木模灌注一次混凝土立一次拆一次,至少得八、九个工人忙活两个班,如今每次只需2个人用拉链配合油顶自如操作,灌注一次混凝土也比原来节省10多个小时。

铁一局三处三队党政工领导深深认识到企业拥有姚汉民式的工人的重要性。从今年4月份以来,他们在全队300名干部工人中开展了学习姚汉民,热爱企业争做贡献的活动,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发展,5、6连续两个月成洞超100米,受到局处的通报表扬,目前他们正在为实现明年提前贯通的目标而努力。

(刘桂萍马建平唐博学)

编辑点评

姚汉民当一线工人30年,为企业搞成功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数百件。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缘于他的工作观。

工作观。反映一个人的追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写照。当今社会有的人鄙视“工作观”、“人生观”等东西,认为它“虚”。姚汉民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但有自己的“工作观”,而且能将其变为实在的东西,转化为效益。在他当工人的30多年间,中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姚汉民对事物的认识当然也在变化,但他对待企业的主人翁态度没有变,他对待工作的自觉性没有变,他工作观的“本色”没有变,并且被附上了一层时代的色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类有思想,有觉悟,有责任感,不落伍的新型工人,他们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是振兴国有企业的脊梁和希望。愿姚汉民式的工人越来越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