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8月06日
头版
01

“采麦穗”与“找工作”

□文/赵超

有一则人们并不陌生的哲学小故事:一位老者与一位年轻人共同经过一片麦田。老者让年轻人穿过麦田时采回一棵最大的麦穗,条件是不能回头。自信的年轻人走进麦田,当他每发现一棵大麦穗时,都因觉得不满意而没有动手采。他想,后面一定会有更大的。就这样,他从麦田的这头一直走到那头,也没有找到理想的麦穗。这时,他才后悔自己错过了一个个大麦穗,但他又不能回头去采,只好空手而归。

细想起来,这位年轻人的“失败”,主要原因就是“期望值”太高,存在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侥幸心理,看不上眼前的麦穗,“总以为后面还有更大的”,结果没能很好地把握住“现在”,落了个空手而归的“将来”。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了当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许多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究其原因,恐怕主要还是他们对新工作岗位“期望值”过高。一位熟人,以前毕业于烹饪职业技校,又在一家国营饭店工作多年,练就了“红案”、“白案”的好手艺。前几年他所在的饭店生意清淡、出现亏损,他便在一次“优化劳动组合”中下了岗。几年来,他也曾多次出去找工作,甚至有开饭馆的个体老板慕名来请他“出山”。然而,他总是“门面太小,在那里上班太寒碜”、“工作单位离家太远,上下班不太方便”、“给的薪水太少,不划算”等理由,保持着他那“待业中年”的身份。其实,现实生活中有着这种心态和择业观念的又何止一个人呢?

“找工作”与“采麦穗”一样,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不能过于“理想主义”,要善于联系就业的大环境、大气候和自己的情况来果断“决策”。目前,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还很大,新投资的生产企业也不多,大量招工的机会并不存在,而且各行各业又都在“减人增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是“货比三家”、“挑肥拣瘦”,弄不好就会白白浪费了光阴、与机遇失之交臂。一位哲人说得好:把握住了今天,也就把握住了明天。看来,一方面克服“贪好求全”的思想,丢掉不切实际的空想,“见业勇为”;另一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拘泥于“一次就业定终身”,这的确是每个下岗职工朋友应该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重要问题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