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13日
环宇博览
03

米洛舍维奇和他的家人们

随着科索沃危机的加剧与化解,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再次成为世界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然而,对于这位巴尔干半岛上的塞族强人外人了解得并不很多。

在1995年的波黑代顿协议和谈中曾被西方的新闻描述为“巴尔干屠夫”的米洛舍维奇,1941年出生于塞尔维亚波扎雷瓦茨的一户普通人家里。1964年23岁的米洛舍维奇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1986年,45岁的米洛舍维奇出任塞尔维亚共盟中央主席团主席。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改组成立了塞尔维亚社会党并自任主席。1992年12月,他在大选中登上塞尔维亚总统的宝座。律师出身的米洛舍维奇演讲时口若悬河,言语极具鼓动性。同时,他还特别善于以平民的形象来打动人们。他声称,不论星期天公务多忙,他总要和夫人呆在一起。米洛舍维奇在塞族利益问题上却是个绝对的强人:在代顿协议谈判期间,当他得知美国建议把55%而不是51%的领土分割给波黑穆克联邦后,米洛舍维奇顿时暴跳如雷。他怒气冲冲地对霍尔布鲁克说:“你们想玩我,为了实现和平,我愿意采取灵活的态度,但决不会出让应该属于塞族的任何土地。”让美国霍尔布鲁克大感意外的是,当1995年11月21日早晨,他一边冲着澡一边琢磨着如何宣布谈判即将失败的讲话稿的时候,米洛舍维奇却连外套都不穿赶来告诉霍尔布鲁克说:“我愿意向和平再迈出一步!”在这次谈判中,态度极为强硬的米洛舍维奇得到了霍尔布鲁克最重要的保证:塞尔维亚保持对科索沃的主权。

谈判桌上多次打交道使米洛舍维奇和霍尔布鲁克成了老对手,但彼此都暗自佩服对方的谈判技巧。霍尔布鲁克曾在他的《结束战争》一书中写道:“米洛舍维奇精明,善于应变,足智多谋,具有迷人的魅力!”难怪克林顿和北约在这次科索沃危机中对他寄于重望。在霍尔布鲁克离开北约总部前往贝尔格莱德谈判之前,前来送行的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上将紧握着他的手说:“特使先生,炸弹要不要落到贝尔格莱德就看你的了。”

在科索沃危机中,人们看到的是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强硬而灵活的态度,但是,人们或许不知道,在这位总统的背后,有一位强有力的支持者,这就是南斯拉夫的“第一夫人”——米雅娜?米洛舍维奇。现年55岁的米雅娜是贝尔格莱德大学社会学系的一名教授。今年6月中旬,当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米洛舍维奇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会面的时候,叶利钦要求南斯拉夫停止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镇压,并与对方签订和平协议的时候,米洛舍维奇一言不发。远在千里之外的“第一夫人”却在大学下班后在保镖们的护卫下匆匆地走进南斯拉夫的国家电视台。她在电视上以一个社会学家、学者的身份慷慨陈词说: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神圣领土,任何外人都别想把它分割出去!虽说她的讲话只在国内播出,但她的这席话把丈夫心中想说的话说了出来。米雅娜同时还是左翼政党“朱尔党”的最高领导人。这个政党多数的成员是南斯拉夫的商人。此外,南斯拉夫前银行总裁还任命她为金融政策顾问。由于米雅娜对丈夫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许多人把她称为“南斯拉夫的女沙皇”。虽说米雅娜具体影响了米洛舍维奇哪些政治尚不得而知,但她确实被西方视为南斯拉夫政府的代言人。在国内,米雅娜经常在国家电视台上分析国内和国际形势,提出处理问题的看法,并对一些重大的问题作出预言。而反对派更是视其为比米洛舍维奇更危险的人物,因为她在背后控制着米洛舍维奇。不过,大家公认的一点是,两位强强结合使得反对派几乎无计可施。米洛舍维奇和“第一夫人”的大部分时候都呆在南斯拉夫最后一任国王的豪华王宫“白厅”里。出于安全考虑,他最近又在王宫里安装了间谍相机和高技术安全设备。他还动用前南领导人铁托位于贝尔格莱德郊外的地下掩体和猎屋。

生活对于马科?米洛舍维奇来说是甜蜜的。这个染了一头白发的年青人做冰琪淋生意,拥有南斯拉夫最大的夜总会,一家贝尔格莱德餐馆还同时独家垄断了通过免税商店进口香烟和酒类的控制权,贸易总值上千万美元。每一位塞族企业家都知道跟他搭伙做生意的好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愿意的话,南斯拉夫空军就得关闭巴泰尼卡机场,好让他飙赛车,过一回瘾。

然而,24岁的马科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报怨说,当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儿子并不总是那么风光。他说:“从13岁起,我就被孤立起来。我生活的一切都成了流言蜚语的主题。跟我在一起的女孩,我总怀疑她们并非出于真爱。”话是这么说,但这并不妨碍他所做的生意。由于西方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封锁,当地的香烟奇缺,于是,马科和他的生意伙伴从西欧、意大利走私成批成批的香烟,沿途的警察、海关、安全部门无不雁过拨毛,但同时也对米洛舍维奇家族全力支持。在经济封锁期间,南斯拉夫无法向西方出口,小麦于是堆积如山。1996年6月,当贸易禁令解除之后,南斯拉夫把谷物和小麦全都便宜卖给米洛舍维奇的一个朋友,而这位朋友转手又以两倍的价格卖给西方,从而净赚上千万美元。31岁的女儿玛利佳?米洛舍维奇在贝尔格莱德经营一家无线电台,为商人做广告,播放年青人最喜欢的流行歌曲。

不过,外界对米洛舍维奇一家做生意颇有微辞,因为跟他们合作的许多生意伙伴最终都死得不明不白。1997年2月,马科最要好的朋友弗拉基米尔·科拉契维科在步行前往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办公室的途中被枪击死去,他的死一直没有破案。弗拉基米尔曾与马科一起经营控制烟酒进口的免税商店;几个月后,“第一夫人”的生意伙伴佐兰?托多诺维奇同样中枪身亡。由于他把大笔的钱借给米洛舍维奇家族,所以他得以在国家控制的原油和不动产业上大发横财。杀他的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

(徐冰川)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