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再就业第三产业究竟有多大吸纳空间
□胡天凤
下岗使许多人在家待业,专家们为治愈这一顽症开的药方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是,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部分师生组织的一项调查却表明,第三产业并不象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想发展多少,就可以发展多少。工业国家的历史证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需要5个相关联的条件,而现阶段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条件并不十分成熟。我国按三类产业划分的劳动力结构是50.5%、23.5%、和26%。农业“工业化”程度过低,工业整体效率低下,第三产业缺少城市载体,分工与消费的驱动不够。由此看来,我国仍处在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时期。因而报告认为,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一味强调发展第三产业,而忽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在今天的中国是不可行的。第二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继续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在遵循产业关联规律的基础上施以政策鼓励,使之保持快增长。
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广大居民收入上升,否则,居民的低收入仅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许多服务性消费则无法进入市场。我国现阶段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达近80%,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工资收入目前都是用于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也只能允许—个相对狭小的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虽然整体生活水平较低,但不可否认,近年内贫富差距有日益扩大趋势,尤其是在大中城市更加突出。据统计,现今中国富有的20%的个人报占有的资产是最贫穷的20%的个人的12倍。集中在大中城市的这部分相对富有的人,将是吸纳城市下岗职工从事第三产业的有利市场。如今下岗职工个人创业,所从事的第三产业多为文化水平与个人素质要求较低的服务性行业。例如餐饮服务、零售商店、家政服务之类。这些行业同更广义的第三产业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像金融、保险、旅游、咨询、广告、电信等更高层次的第三产业,一般下岗职工无法涉足,究其原因,一是从事这些行业要求较高的知识水平、市场意识与时代意识,这几方面恐怕是下岗职工最缺乏的;二是下岗职工个人根本无力拿出从事这些行业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资金和勇气。这都造成了第三产业在这些领域的相对空缺。如果能找到开发这一市场的可行途径,无疑对于吸纳下岗职工,以及我国第三产业更为健全地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今的经济条件和消费水平下,以生产为目的的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能动摇,而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需要在符合产业关联规律的政策支持之下协调发展。这时间,第三产业发展的整体速度和它在GDP中的比重不会持续快速上升,但在一些大中城市和一些行业中可能有较快增长。对于通过发展三产吸纳下岗职工,无论是从保持社会安定,还是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政府都应加强其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时,各企业也应积极地为下岗职工出谋划策,并出资出力组织富余职工开发新产业,尤其是个人难有实力开发或加入的行业,以增强其竞争力,降低下岗职工“散兵游勇”式自谋出路的风险。若能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对于吸纳下岗职工来说应是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