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30日
经济生活
02

家庭装备的变迁

□郑建岐

改革20年来,国人家庭装备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它使人们无比的振奋和感慨。

回首过去的日子,虽说已挟着旧事悄然逝去,但人们怎么也忘不了20年前家庭装备的寒酸境况。那是70年代初,中国老百姓为自己拥有“四十八条腿”(家具)和能买到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视为家庭时髦装备的荣耀。当人们好不容易弄到张购物票,手头又拮据,最后只有靠邻里或伙伴们互助,才实现了心愿。

这种事发生在物质匮乏年代,一点都不奇怪。那时每年人均一丈多布票,每月人均二、三十斤粮、四两油,不要说“四十八条腿”和“三大件”这类家庭设备商品,就连肥皂、火柴、糖等日用品也要凭票供应。

进入80年代,国人家庭装备的档次明显提高。原习惯于凭票购物的中国人突然发现单调、冷清的消费市场变得象万花筒般绚丽多彩,彩电、冰箱、洗衣机、音响、录相机等,给人们家庭生活装备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特别是在80年代初,谁家能买到台黑白电视机、单门冰箱、四喇叭音响,就足以引人羡慕;如谁家有海外亲戚,更让邻里眼红,因为有此关系,家中便有了进口电器。然而很快,彩电、冰箱之类变得不那么难买和令人稀奇了。去年,一位朋友家为看奥运会实况而抢电视频道,于是就去商场抱回一台34英寸的大彩电。

在现代都市,这种景况并非个别,家中有两台甚至三台大彩电和双门冰箱的,如今不在少数。

不仅如此,奔向小康的中国人消费品位不断提高,注重求新、求美、求方便、求舒适的高质量、高档次的家庭装备日趋普及。特别是跨入90年代以来,人们把家庭装备的视线投向更大范围的名牌、精品,大屏幕彩电、全自动洗衣机、家庭影院、VCD、微波炉、高级抽油由烟机、摄相机、空调、电话、电脑、传真机、摩托车、大小汽车悄然进入老百姓的家。

除此之外,人们为配套家庭生活现代化的装备,有的将自己的住宅装饰得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有的则新颖豪华,使人感到如同住进了高级宾馆。

回眸国人家庭装备变化的轨迹,人们身有感触地体会到,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完全得益于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得益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拼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