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24日
经济生活
02

“行”在凤多

每当两家邻居的出租车收车归来打破夜晚的宁静,或是黎明唤醒早行旅人的时候,我就不由得联想万千,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搭的”竟眨眼之间在我们这秦岭深处变成现实,更不敢叫人相信的是,两家邻居开出租车的都是农民的后人。

“衣、食、住、行”是人赖以生存的四大必备条件,也是关照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镜子和窗口。对身处山地的凤县人来说,过去,“行”是令人愁肠百结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前些年凤县虽然有了公路、铁路,但对很多人来说出门办事仍然得趟河过列石,常常是“一半儿人骑车,一半儿车骑人”,不少人常用“七十二道脚不干”的戏语来说“行”。一些乡村为了摆脱趟河之苦,便在河两岸打了木桩或地锚,上下拉两道钢丝,供人们手抓脚踏着,晃晃悠悠地往来。

据县运管站提供的资料表明,凤县人“行”的大改观,始于九十年代,领先的是营运性班线客车。如今除了运司的36辆客运车,社会营运班线客车就达到62辆57户,他们分别跑着县内23条线路,跨县、跨省的9条线路,这些汽车大都是一二十分钟一趟,非常方便。

这一两年,凤县过去稀罕的出租车如今在县城也是满街跑。车型由最初从城市出租行业退下来的拉达、夏利发展到有了崭新的桑塔纳、天津大发等。乡村人外出办事,青年人结婚, “搭的”已成为寻常事,开出租的人中,农民占40%,下岗职工占20%,城镇人占40%,可见今日的农人已非昔日的农人。 (张革风)

放大 缩小 默认